2.3資源建設:資源建設應以係統的網絡學習課程和助學型課件為重點,同時兼顧其他形式的課件建設;資源建設應有充分的經費保障;注重資源的製作、收集、采購和組織管理。資源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通過自製、購買、引進以及交流等形式獲取大量教育相關資源,構建海量教育教學資源庫係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要進行長期不斷的努力。在係統建設的初期階段,應以采購和收集為主、製作為輔,並積極努力,盡快逐步實現向製作為主的轉變。

    2.4宣傳:建設平台的目的是提供師生一個嶄新的教學環境,但如何把自己精心設計並搭建起的平台盡快推介給師生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為此,我們從項目基本確定後即通過報道、宣傳欄、辦小規模的培訓等形式進行宣傳。後來發生的一件事使我們從中得到啟示。也是為了宣傳,我們將一次院內文藝節目編輯上傳到教學平台的相關欄目中,並在內網信息欄中公布一個公用賬號用於點播,一段時間後無意中發現,該條信息的點播次數竟創點擊率之最。此後,我們就將更多學院的視頻資料上傳,起到了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

    2.5培訓: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主導者,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和技能無疑是網絡教育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使本院教師盡快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在學院的支持下,我們從2001年即開始堅持麵向本院教師舉辦教育技術培訓班,每學期一次,每次40-50人。培訓班每期曆時一個半月左右。到目前為止,共培訓教師400多人次,為學院教育技術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培訓工作應兼顧普及與提高,在普遍的培訓進行一段時間後,及時將重點轉移到提高性的專題培訓上來。可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和其他網絡資源,改善培訓的效果。

    2.6政策與激勵:教育教學改革作為學院日常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應該被納入到教學管理的軌道。實踐表明,宣傳和培訓不是萬能的。要在較短的時間內,盡快推動全麵應用,應該有相應的政策要求和激勵支持。學院應以適當的方式(如文件)明確鼓勵以至要求全體任課教師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與實踐活動。在此基礎上,應當進一步製定措施,促進廣泛應用,並不斷提高應用的水平。如定期開展評比獎勵活動、計算合適數量的教學工作量,作為相關評比內容等。

    三、我院的現狀

    隨著《網絡教育實驗室》項目建設基本完成,我院的網絡教學環境也基本建成。目前,除少量輔助性工作外,工作重點已經及時轉移到已有課件資料的上傳,以及教學的推廣應用上。其中課件上傳和進一步的公共教學資源建設的具體工作主要由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負責實施。但由於工作職能的關係,在學院推廣使用的主要工作應以學院的名義進行部署安排,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將努力配合並做好技術保證。此外,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應積極推進主要用於能力培養的網絡選修課程。

    四、建議

    以學院文件或通知的形式號召教師使用教學平台,首先建設課程基本信息,同時利用網絡平台開展課程答疑和課程討論,從這裏開始,使網絡教學活動盡快在我院全麵展開。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將積極努力,爭取盡快開設更多適合學生特點與需求的網絡課程,同時積極開辦跨校區的實時課堂。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