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誠德 張衛華

    摘要: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本文討論了教材編寫的三個基本原則和教材建設中要協調好的四個方麵的關係。

    關鍵詞:高等學校 教材建設 係統性

    教材建設是高等學校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建設。高等學校的教材既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又是科學實踐的總結。隻有廣泛開展科研活動,不斷以新的成果與思想來充實教學內容,促進教材體係的改革,才能編寫出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的教材。

    一、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

    教材是某一知識體係的特殊體現,教材編寫工作具有自身的規律和特點。評價一本教材的優劣,其主要依據是看其是否遵循了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這是一個常規而嚴格的尺度,也是教材建設的首要條件。

    (一)體係要科學、合理

    教材體係的建設既要考慮知識體係本身的特點和內在聯係,也要考慮教學規律的特有要求。就編寫過程而論,前者是對象,後者是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則,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解釋特定對象的概念、範疇、定義、原理以及應用和前沿動態等,這就是體係問題。教材建設對體係的科學性有特殊的要求,因為它和學術著述不同,除了對知識體係本身的特點、範疇和內在聯係進行界定和闡述之外,還要考慮教學規律的製約關係。一本好的學術著作不一定是一本好教材,反之亦然。所謂體係要科學、合理,實際上就是要處理好知識體係的總體闡述與教學規律的關係,使教材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完成知識的傳授過程,實現知識的時空轉化。

    (二)內容要係統、精煉

    教材內容的安排主要是一個“度”的把握,既要係統全麵,又要精練恰當,力圖使教材內容篇幅容量小,信息含量大,質量水準高。做到思想性和科學性相統一,係統闡述和精練選擇相協調,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傳統知識和前沿知識相融合,形成敘述清楚、條理分明、新舊有致。在教學過程中真正達到理論上有依據,實踐上可操作,既能掌握傳統知識總體狀況,又能了解前沿知識發展動態的效果。在目前教材編寫工作中,應該說這樣做是必須的,然而又是有一定的難度,這是目前教材建設工作中麵臨的重要課題。

    (三)方法要求新、可行

    教材中的方法是體現教材價值和意義的基本保證,直接關係到知識傳授的成敗優劣,較之“體係”和“內容”,方法在教材建設中屬於另一層麵,其作用和意義更側重於保護和實施。因此,方法問題在教材建設中具有特殊意義,對於方法的內涵可以簡單地界定為:重視傳統講授方法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結合,對教材內容的闡述爭取最大限度的明了化和直觀化,以增加理解上的淺顯度,最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毫無疑問,方法是使教材向教學更好轉移的保證性環節,它既是教材建設的內容,也是教學環節的內容。也正是因為它的雙重性質,才使其更複雜更重要。方法問題的理論概括是抽象簡明的,但在實際操作中則是具體複雜的。“求新”和“可行”是相互製約的,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在方法上有所突破。“求新”是一種創造,“可行”是一種權衡尺度。不可行的創造是沒有意義的,沒有新意的老方法、老模式同樣是不可取的。

    二、教材建設的橫向關係

    教材建設是教學係統中的一個子係統,其發展變化不是孤立的。它一方麵有其自身的特點和相對獨立的體係,另一方麵也同教學係統中的其他環節有著密切聯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