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成績考核教學法正是因為引入了競爭機製,從而克服了傳統考試方法的弊端。由於平時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比例大,因此,學生不得不重視平時成績的考核。而平時成績的考核又不是一道題目、一種形式、一個標準,而是分不同檔次,每一檔次的成績由於難易程度的不同,基礎分也不一樣。通常由調查報告(社會實踐)―專題對話(理論思維實踐)―講課(教學實踐)―小論文(動手實踐),組成一個基礎分由高到低不同檔次的立體成績結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所選擇的考試方式不同,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也不同,收獲也不同,成績自然不同。為了獲得優異的成績,必須選擇檔次較高的考核形式,引導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和教學實踐活動。這樣由於競爭機製的引入,學生所獲得的成績就基本上能反映出實際水平和能力,考試機製的激勵功能與表值功能得以發揮。

    三、增強高校政治理論課實效性的構想

    社會實踐。在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深入工廠、農村、機關參加社會實踐,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社會主義建設基本理論為指導,撰寫調查報告。調查的選題包括國情教育、農村文化生活、企業改革與發展等。通過社會實踐使學生了解社會,解決一些思想問題。這是成績考核的最高檔次。

    理論思維實踐。專題對話、討論,這屬於學生動口實踐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學生思想實際,理論的難點、熱點問題,確定專題,每一個專題都有中心發言人,開展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雙向或多向對話。根據專題發言學生對話情況,考核成績。

    課堂教學實踐。包括學生講課、口試。在教學中,每個學生都可選擇教材上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問題,與教師聯係,認真備課,撰寫教案,教師審閱後,上台講課。按其教案準備、講課效果、回答問題,評定平時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準備若幹個考試題目,讓學生臨場抽題,稍做準備,當場回答,視答題情況打分。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組織教學活動最頭疼的是,個別學生積極準備、踴躍發言,而其他同學反應冷漠,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全班學生的活動,往往成了個別學生的獨角戲,缺乏雙向、多向交流。如何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呢?我們可以規定適當附加分,作為補充,在某些學生的專題對話發言、講課以及教師授課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問題,並積極回答問題。然後根據其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情況,使用附加分。附加分的使用會有兩個明顯效果:一是激勵每一個同學積極思考,踴躍發言,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對話,爭論,開展雙向或多向交流,活躍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起到了調劑作用,有些學生平時缺乏鍛煉,參加社會實踐或教學活動考核中,可能效果不佳,成績不理想,那麽就可以通過爭取附加分來彌補,打消了學生參與教學實踐,選擇難度較大的考核方式的後顧之憂。

    總之,加強高校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可以督促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了解社會、解決一些思想問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鍛煉口才;能比較全麵、公正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也有助於教師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結合教學有針對性地做思想工作,既教書又育人。但是,必然承認實施過程中還會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於研究解決,使之日臻完善。

    §§五、教學管理改革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