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改革考核與考試方法

    課程考核與考試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掌握盡可能多的課程相關信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工作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該課程的授課實踐中,我們采用了全過程、綜合性的考核考試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課堂提問,並記錄成績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環節。上課提問應確切明白、切中要害,難易適中;把握最佳時機,使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教師在每次上課之前以及授課的過程中,插入對上一次課程內容及講授內容的針對性的提問,並且記錄提問成績。

    (二)作業成績

    《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實踐性教學內容主要有:①製圖大作業。主要抄繪某一房屋建築的平、立、剖麵圖;②建築構造課程設計。主要進行某一建築的樓梯構造設計;③房屋構造認識實習。建築工程製圖大作業完成後,教師按照繪圖質量進行批改評定;建築構造課程設計完成後,教師根據設計的正確合理性、繪圖質量進行成績評定;認識實習課後完成實習報告,教師根據實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及實習報告質量,給予成績評定。通過對學生實踐性教學內容的評定,考察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閉卷考試

    《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較多,要求學生牢牢記住,並在記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對這部分內容采用閉卷考試是十分必要的。例如該課程中投影理論的掌握和運用,對建立空間概念、提高空間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投影原理的考核應采用閉卷考試;工程製圖部分的基本知識,如國家標準規定的各種符號、線型、尺寸標注等也可采用閉卷考試;建築構造中房屋各組成部分的基本構造原理和作法也應采用閉卷考試形式。閉卷考試涉及課程內容要廣泛,盡量覆蓋所學課程的內容,尤其注意要有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題目。

    各種考核方式占學生最終成績的比重為:課堂提問3%、平時作業4%、實習報告3%、製圖大作業和課程設計20%、閉卷考試70%。

    四、結束語

    課程教學改革是高校教學改革的主要方麵。本文主要針對《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考試形式與方法進行一係列的改革探索。在改革過程中,注重更新教學觀念,強調以人為本,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充實和豐富課堂內外的各種教學活動,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參與者,提高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了課程教學質量。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