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旭

    摘要:課程改革是教學改革的中心環節。本文對工程管理專業《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核考試方法上進行了教學改革的探索,目的是加強課程建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過實踐收到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建築製圖與構造 教學改革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建築製圖與構造》是我院工程管理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專業課的學習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該課程由“建築製圖”和“建築構造”兩門課程整合而成,因此在課程內容分配、實踐教學安排方麵都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供參考。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結合該課程的特點及培養目標,對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做了一些嚐試性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主要講述投影理論、建築工程製圖與識圖的基本方法和大量民用建築構造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它既有理論又有實踐,既講方法又講動手能力。按照我院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案安排,該課程總學時72,其中理論教學60學時,實踐教學12學時。由於課程內容多、課時有限,因此如何保證理論教學的內容深度和加強實踐教學是本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難點。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與更新

    《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是在“建築製圖”和“建築構造”兩門課程基礎上形成的一門新課,課時大為縮減,在教學內容組織上絕對不能設計成兩門課程的簡單合並和整體壓縮,如何整合與優化課程體係、合理組織安排課程內容,是《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之一。

    在教學內容的整合中,我們對與工程一線聯係不密切的有關理論論述和建築構造設計進行刪減和簡講;結合一係列製圖標準、構造標準圖,突出知識在工程一線的應用。在建築製圖部分著重講授製圖的基本知識,點、線、麵、立體的投影,建築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的識讀;在建築構造部分主要講授建築概論和牆體、樓地層、樓梯、屋頂等的構造原理和方法。同時結合實訓要求和實際工程,突出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習題課、製圖大作業、實際測繪、認識實習等環節,並對各環節基本要求、內容、考核做出了具體的規定。

    在課程內容更新上,注意及時引入本學科最新科技成果。利用網絡資源,密切關注本行業最新科技動態和建設部對新工藝、新規範、新標準的推廣使用要求,將國家規範推行的新工藝、新技術及時補充到教學中。注重處理與相關課程的關係,在教學中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專業體係概念。

    (二)加強實踐性教學

    《建築製圖與構造》課程是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一門課程,實踐應用性較強。教師在教學中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擯棄傳統以課堂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深入改革教學實踐環節的形式和內容,形成了在理論課中間合理穿插實踐教學和課程實習的教學體係。

    1.強化實訓能力。

    安排學生識讀整套建築工程施工圖,布置建築工程製圖的大作業,布置建築構造課程設計,學生通過參加實際的繪圖操作和設計構思,大大提高了製圖和識圖的技能,提高了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理論和技能的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