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傑

    摘要:開展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是提升財務管理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徑。開展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必須從以下五方麵入手:優化財務管理培養方案,改革財務管理教學方法,加強財務管理專業的教材建設,加強實踐教學,改革考試方式。

    關鍵詞:教學改革 培養方案 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當前,為了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我國大多數財經院校已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絕大部分是從原會計專業分化而設立的新專業,因此,在學科性質界定、學科定位、課程體係設置方麵,基本未擺脫原會計專業的視野,致使財務管理和會計學的界限相當模糊,致使我國的財務管理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陳舊,培養的人才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而我院新設置財務管理專業已從2003年度開始招生。為了使我們在財務管理教學思想、教育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理論等方麵取得較大的改革與進展;使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高;為使培養的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辦出專業特色,科學設置課程體係。為此,我們有必要開展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改革探索。

    一、關於培養方案

    培養方案是教學工作的總綱,教學改革應首先從改革培養方案入手。目前,我國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仍存在許多問題。(1)課時過多。由於學時過多,學生大量的時間花費在課堂上,自主學習的時間相對減少,無暇進行專業實踐和討論,使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影響了學生研究能力的提高。(2)課程設置不合理。由於專業較新,各高校對財務管理專業課程的設置缺乏係統、縝密的研究,校與校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有些學校在專業方向課組群的設置中,“成本管理學”、“財務管理實務”、“財務分析”、“管理會計學”、“企業融資學”、“財務管理理論”等課程內容重複,專業層次不清,難以覆蓋現代財務管理專業知識的全貌,再加上集中在第六、第七兩個學期講授,給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3)選修餘地小。大學本科的課程一般由必修課與選修課組成,其中選修課又分為公共選修課與專業選修課兩種類型。目前,各高校選修課的比例都比較低,達不到總學時的10%,不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抑製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另外,有的學校在選修課中隻開設公共選修課,不開設專業選修課,無疑會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基於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在製定財務管理培養方案時,應考慮幾方麵的問題。

    第一,壓縮總課時,將本科四年的學時總數控製在2500學時以內,適當增加學生的專業實習時間。

    第二,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對於專業核心課程,既要涵蓋本專業的全部主要知識(即課程體係必須體現財務活動的全部主要內容),但又不必過多追求設置課程的門數,使每門課程的內容豐富、係統;既要符合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又要便於課程之間的合理分工,防止教學內容的重複,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為此,我們認為,財務管理專業核心課程應以“財務活動論”為基礎,並結合“教學管理要求”來設置。如此設置專業核心課程,具有有利於教學的組織、內容之間的協調,並與現行的課程體係相銜接等優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麵:首先,具有較為完整的專業知識體係。按照“財務活動論”設置核心課程,即根據財務活動的籌資、投資、用資、分配等活動相應設置“財務管理原理”、“企業籌資學”、“企業投資學”、“企業收益分配學”、“企業財務分析學”、“財務管理專題”、“跨國公司財務管理”以及“非盈利組織財務管理”等課程。如此,既可避免各門課程之間內容的重複,又能保證知識的係統性,使課程之間前後內容連貫、企業與非盈利組織、國內與國際的有關財務問題相互聯係,成為一體。其次,便於外界正確認識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知識結構。按照“財務活動論”的思路設置其專業核心課程,便於向社會推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即財務管理人才就是對企業、事業等單位的籌資、投資、用資和利益分配進行管理的專業人才。再次,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財務管理是一門“技巧性”相當強的學科,而財務管理技巧的培養,更需要對知識的應用、發揮和創新。按照“財務活動論”設置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特別重視案例的選擇與設計,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目的在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