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大學的教材隻不過是一種參考書,很多觀點是教材編寫者的“一家之言”,授課老師完全可以大膽發揮和創造。因此,大學教學有更大的發揮空間,教師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給學生補充豐富的課外內容。

    其實,目前新聞專業課程教材上的大部分內容,學生都能看懂,即使不能看懂的,借助參考書籍也能搞明白;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即教材上有的,同學們能夠看懂的,不講或少講;重點章節,感覺同學理解起來困難的,就重點講;剩下的時間,就補充大量與課程相關和與課程不相關但與專業相關的課外知識。譬如在講授新聞采訪學時,從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等四大班子的排序講到我國現行的機構設置,從中央全會主席台前排的座次表講到記者采訪應該注意的一些細節等。這些,都是新聞書本上學不到的,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學科無界限”,尤其是新聞專業教學,要使新聞專業的學生變為“雜家”。

    五、傳授知識與方法的培養相結合

    重視方法論的培養,對於新聞專業來說顯得尤為迫切。盡管目前新聞專業的畢業生呈現供大於求的態勢,但是新辦新聞專業的院校還在增加,已辦新聞專業院校的招生規模仍在擴大,而新辦媒體的數量和媒體新進人員的需求量卻增長不大。也就是說,如果目前的情況得不到較大改善,將有大批新聞專業畢業生不能進入媒體就業。顯然,對於無法進入媒體就業的那部分大學生按照媒體對人才的需求來培養,是肯定不合適的。在課程結構尚難一時改變的情況下,重視學生方法論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通過方法論的培養來鍛造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當前迫切需要做的就是利用現有課程的教學,來對學生進行方法論的培養。靈活處理教材,重要的知識點要重點掌握並觸類旁通,活學活用。對重點和非重點的區分,需要任課教師去做,以避免學生在課程學習中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譬如在新聞采訪學的教學中,采訪的作用和功能、采訪的特點就沒必要花過多的時間講解,讓學生自己閱讀就行了;而新聞報道的基本要求則是要重點講授的,特別是在社會誠信缺失、假新聞泛濫成災的情況下,對新聞真實性的要求需要結合各方麵的情況深入進行講解。除此之外,在具體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動性,通過學生主題發言、課堂討論、課外作業等多種形式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方法論的培養,其最佳效果就是使學生不僅能用方法來解析專業問題,而且還能解析非專業性的類似問題。

    總之,新聞教學中這五個方麵的結合雖各有側重,但也是相輔相成的,共同致力於提高新聞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社會適應力。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