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缺乏深入細致的調研

    各係部在製定培養方案時,缺乏深入細致的調研,沒有深入調查研究,各方麵未充分溝通,培養方案就會失去前瞻性,就會脫離社會需求,就會與培養目標不吻合,也可能出現由於教學資源的限製,培養方案無法具體實施,不得不臨時修改、變更培養方案。

    (三)分院、係部和學生利益存在矛盾

    由於教師教學定額任務與津貼掛鉤,能否完成定額關係到教師的收入高低,因此各分院、各係部都希望更多地安排本部門的課程,特別是專業課,由於課時不斷壓縮,不少教師完不成任務,為緩解矛盾,隻好多排本部門、本專業課程,而不考慮課程內容的重疊,甚至忽視了學生知識結構的全麵性。

    (四)學院在教學方麵的投入不足

    盡管培養方案中有關實踐教學環節都有所安排,但受條件所限,許多專業的技能訓練無條件實施,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進度緩慢,學生缺少必要的實踐活動及畢業實習環節,在之後的就業過程中就產生困難,因為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重視聘用人員是否有實踐經驗。

    三、改進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完善專業培養方案的製定程序,明確各方責任

    首先,由教務處根據教育部有關規定,結合我院實際提出本次專業培養方案修訂的實施意見和要求。其次,各係(部)主持製訂(修訂)具體的培養方案。各係部要進行必要的調查研究。例如可以征求在校學生對正在實施的培養方案的反饋意見;二是到用人單位人事部門征求意見;三是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將培養方案初稿發送給學院聘請的客座教授,征求專家的意見;四是查閱和谘詢相關高校相關專業的培養方案,參考其課時分配和課程設置;五是各教研室組織全體教師討論;還可邀請實際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到學校來召開專題研討會,麵對麵地交流,聽取和征求對培養方案的修改意見與建議。第三,由係(部)各專業培養方案草案完成後應與基礎部、社科部、外語教學部溝通,征詢意見和建議後報教務處。第四,教務處接到各專業培養方案的草案後,應成立專家組,征詢有長期教學管理和教學經驗的有關專家的意見,及時反饋給各係(部),由各係(部)再次修改後報教務處,最後,由教務處報學院學術委員會開會論證通過。專業培養方案的製定及審核部門應明確責任,對培養方案層層把關,專家組嚴格審核。

    (二)強化培養方案的實施和檢查

    培養方案帶有“法”的性質,應嚴格執行,不可隨意變動,必要時可做調整,但要由係(部)分院分管教學工作的領導批準並報教務處同意。建立確保教學計劃得以認真執行的機構和製度,在教學活動檢查中將培養方案的執行,作為重要的檢查內容。

    (三)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學校以學生為本”、“辦學以教師為本”的理念

    學院應協調好各分院與各係部、教師與學生、短期與長期利益的關係,一切以保證學生利益,保證培養目標的實現為首位。從大局出發,通過製度改革、人員調配及思想、宣傳工作,正確地處理好各方利益關係問題。

    (四)學院應加大教學方麵的投入

    加快實驗室建設速度,加快實習基地的建立及多媒體教學設施硬件及軟件的建設,以保證實踐教學環節的貫徹落實。為保證專業培養方案的具體落實,學院還應該通過多方引進人才,加強各種形式的師資培訓,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以保證教學質量,保證學院的持續發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