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摘要:我國的高等教育質量觀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特色性、符合國家需求的整體規範性等多方麵特點。高等教育質量觀同時具有了學術本位主義、人本主義、解放思想等突出的哲學特征,為新時期高校教育質量觀的變革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等教育質量觀 哲學特征

    新時期,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離不開高等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和解放。高等教育質量觀更是所有高教工作者一直關注的熱點和永恒的研究課題。從高等教育質量觀的變革過程中尋找其哲學思想基礎和哲學依據,或從教育哲學的視角去追蹤高等教育質量觀變革的方向和未來趨勢,必然有一定的現實作用和理論科學意義。

    一、高等教育質量觀的定義及其哲學內涵

    (一)相關概念定義

    教育質量是教育發展的核心問題。根據《教育大辭典》的釋文:教育質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優劣的程度”,“衡量的標準是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前者規定受培養者的一般質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質量要求;後者規定受培養者的具體質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質量規格。”教育質量觀,是對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質量的基本看法,它涉及的因素很多,如社會的發展與人的發展等。教育質量觀是教育思想的基本範疇,包含了教育質量的定義、標準、質量觀的特點及其變革與發展等多方麵內容。高等教育質量觀,就是人們對高等教育活動的係統評判。

    (二)哲學內涵簡析

    綜觀高等教育質量的研究,由於研究者的研究方法以及出發點不同,形成了許多不同的高等教育質量觀。不同的高等教育質量觀立足於不同的高等教育哲學思想。強調認識論的認為,對知識的探求、追求真理是出於人本性的需要,其堅實的基礎是嚴格的客觀性。而強調政治論的認為,人們對深奧知識的探討是因為它對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即要考慮其社會價值,如果沒有社會價值則高等教育沒有必要存在。基於認識論哲學思想的質量觀,在質量評價的指向上強調學術性,標準上強調內部適應性,模式上強調精英教育;基於政治論哲學思想的質量觀,在質量評價的指向上強調社會性,標準上強調外部適應性,模式上強調需要。

    高等教育質量觀的變革過程,從思辨的認識論哲學層麵上講,具有個人實用主義的學術本位特征,主要體現為:可知可測論;可知不可測論;不可知論。從實踐的政治論哲學層麵上講,又具有技術主義的社會特征,主要體現為:績效觀;外適觀;準備觀。高等教育質量觀變革過程的這些哲學思想基礎和內涵,並不僅僅是依次或順次的單一關係,而是互相聯係、互相交錯存在發展的重疊關係。

    二、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觀變革的依據和特點

    (一)變革的依據

    近代最具權威的高等教育發展階段理論是由美國社會學者馬丁?特羅提出的“精英”、“大眾”、“普及”三階段論。他指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於15%屬精英教育階段,毛入學率大於15%小於50%為大眾化階段,毛入學率大於50%為普及化階段。據此,中國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2004年超過19%,高等教育規模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2005年底,中國高等教育在學總人數超過了2300萬人,毛入學率達到21%,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發展階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