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誦杜詩。

    大家以前學習過一首杜甫的詩歌《春望》,那是一首寫於戰亂時期的著名詩歌,我們同學中肯定有記得的,誰願意來背誦《春望》這首詩?

    學生背誦。

    2.激趣導入。

    《春望》這首詩寫出了身處戰亂中的杜甫心靈深處對光明理想的熱切盼望。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杜甫的這首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有人說它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板書)。大家知道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嗎?

    討論明確:“快詩”,輕快、歡快、喜悅、快樂之詩。杜甫一生苦多樂少,他的詩歌以深沉、凝重、愁苦為主要特色,極少有如此歡快之作,因此,這首詩在杜甫詩歌中顯得非常難得。

    那麽,這首詩究竟“快”在何處,杜甫又是為何而“快”的呢?

    3.解題。

    “聞”,聽說,聽到。“官軍”,唐王朝的軍隊。“收”,收複。“河南河北”,黃河南北。題意為:聽說唐王朝的軍隊收複了河南河北。

    原來,詩人是在聽說唐王朝軍隊收複了安史叛軍的大片土地這一大好消息後寫下這首“快詩”的。從課文題目我們已經讀出詩人喜悅的原因,但是更深入的了解還有待我們對詩歌進一步的閱讀和體驗。

    二、自主學習,初讀感知

    1.學生自學。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大意。

    2.檢查自學。

    (1)讀詩歌。

    正音。

    (2)說大意。

    引導學生說說詩歌大意。

    大意是:收複薊北的消息,忽然間在劍外傳揚。剛剛聽到這個喜訊,涕淚就灑滿了衣裳。再看看老伴和孩子,他們哪還有一絲的憂傷?胡亂地把詩書一卷,高興得簡直要發狂。在大好晴天裏放聲高歌,暢飲美酒。趁著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家鄉。放舟從巴峽東下,穿越巫峽的疊嶂,順流而下一過襄陽,就徑直奔向洛陽了。

    3.釋疑解難。

    4.配樂範讀。

    5.學生齊讀。

    三、合作探究,精讀感悟

    三個層次,循序而進:

    1.詩人的心情“喜欲狂”。

    從大家剛才的朗讀中,老師已能感受到一種喜悅歡快,同學們認為詩中哪幾個字最能反映詩人當時的心情?

    “喜欲狂”。

    “喜欲狂”是驚喜、高興得幾乎要發狂的意思。

    2.詩人“喜欲狂”的表現。

    詩歌中的哪些詞語反映出、表現出詩人“喜欲狂”?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把這些詞語找出來。

    (1)自讀自悟。

    (2)集體交流。

    引導學生找出相關詞句,體會詩人的動作、神態以及詩人當時的情感。

    ① “忽傳”。

    確切表現了捷報傳來的突然。春雷乍響,山洪突發,一下子衝開鬱積已久的情感閘門,驚喜的洪流噴薄而出。

    ② “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聞”緊承“忽傳”,寫詩人驚喜洪流的第一個浪頭。意外的好消息,太讓詩人感到驚喜萬分了,剛剛聽到就令詩人“涕淚滿衣裳”。

    一個“滿”字蘊涵極為豐富,寫詩人喜極而泣、悲喜交加。“涕淚滿衣裳”這五個字以形傳神,寫盡詩人“初聞”捷報時的心理變化和複雜感情。

    ③ “卻看妻子”。

    詩人大喜過望,忘乎所以,等到“涕淚滿衣裳”時回頭找尋妻子兒女的時候,他發現,他們哪裏還有一絲的憂愁悲傷啊!喜訊傳來,全家沒有一個人不沉浸在喜悅歡樂之中。

    反問句尤顯詩人滿眼皆喜。

    ④ “漫卷詩書喜欲狂”。

    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詩人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讀書破萬卷的杜甫,此時居然隨手胡亂地卷起詩書而顧不上斯文了。

    這是詩人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更高洪峰。

    ⑤ “放歌”、“縱酒”。

    “放歌”,放聲歌唱;“縱酒”,縱情飲酒。52歲的詩人其實已經是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的了,可杜甫偏偏不僅“放歌”,而且一定要(“須”)“縱酒”,可見詩人真的是“喜欲狂”了。不,何止是喜欲狂啊,簡直就是喜而狂啊。

    ⑥ “青春作伴好還鄉”。

    詩人經曆了長時間的輾轉奔波,漂泊異鄉,一聽到中原初定的好消息就想到趕緊“回家”,回到自己的故鄉。這,似乎也不應該是52歲的人的正常反應了。如果說前句是寫詩人的狂態,那麽這句則是寫詩人的狂想。

    ⑦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詩人一聽到喜訊,就想到回家;一想到回家,心也好,人也好,似乎就已經在路上了。人在梓州,心馳洛陽,詩人一口氣列出四個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著這一路線飛走了!歸心似箭,何其快速,千山萬水腳下過,詩人飄然回到故鄉。

    (3)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同學們的交流,我們感受到詩人喜悅以至於狂躍然紙上,如現眼前。請同學們朗讀體驗,並努力傳達詩人的歡快喜悅之情。

    停頓提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3.詩人為何“喜欲狂”?

    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麽會如此的“喜欲狂”?這情感的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什麽呢?引導學生嚐試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討論交流。

    一方麵固然是因為詩人自己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可以回到故土安度晚年,但是更重要的是,祖國從此重歸統一,不再山河破碎,百姓從此安居樂業、免受戰亂之苦了。這也正是杜甫的政治理想。

    所以,詩人聽到勝利喜訊之後的動作反應、感情變化,從喜極而泣到喜悅欲狂,從深層來說,都是出自杜甫內心深深的愛國之情,出自對人民生活的關心同情。作者之喜,不是因為一己之喜、個人之喜,而是國家之大喜、百姓之大喜,反映出作者博大的仁愛胸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