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文殊傳》:世尊之座高七尺,名七寶蓮花台。《大智度論》:“人中蓮華,大不過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達多池中蓮華,大如車蓋。天上寶蓮華,複大於此。如此蓮華台,嚴淨香妙可坐。”

    ③佛書有三界諸天,自欲界以上皆曰諸天。《金剛經》:“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④王康琚詩:“周才信眾人,偏智任諸己。”“補注”舊本,“窮子”

    二句,在“撫士卒”之下。黃白山將上下互調,獨有體貼。蓋“窮子”原就佛徒言,“以茲撫士卒”,方推到章留後,語微婉而有致。若將“窮子失淨”

    接在士卒下,譏諷章氏,恐太切直。前注指“窮子”為士卒,終覺未當。

    ⑤《法華經》:“譬如有人,年既幼稚,舍父逃逝,長大複加困窮。父求不得,窮子傭賃,遇到父舍,受雇除糞,汙穢不淨。其父宣言,爾是我子,今我財物,皆是子有。窮子聞言,即大歡喜。”王融啟:“閉三乘於窮子,發二諦於四蒙。”

    ⑥駱賓王詩:“高人儻有訪。”《枚乘傳》:“福生有基,禍生有胎。”

    歲晏風破肉①,荒林寒可回②。思量入道苦③,自曬同嬰孩④。(此自慨而含諷意。上文檀施撫卒,告章之意已完,此下頗難措語,茲將己意伴結,諷諭在離即之間。言當此寒盡春來之候,方欲如嬰孩之自適,豈能與山僧輩為此入道之艱苦乎。此章前三段各八句,後段四句收。

    ①唐吳少微侍:“歲晏風落山。”

    ②謝靈運詩:“荒林紛沃若。”

    ③《金剛經》:“虛空可思量否。”《洛陽伽藍記》:靈覺寺寶明,嚐作隴西太守,棄官入道。

    ④《老子》:“若嬰兒之未孩。”郭璞詩:“奇齡邁五龍,千歲方嬰孩。”

    《漢武內傳》:延陵陽形有嬰孩之貌,仙宮以青真小童為號。

    朱鶴齡曰:章彝事,二史無考,但附見《嚴武傳》雲,武再鎮劍南,杖殺之。公在東川,與往來最數,然《桃竹杖》、《冬狩行》語皆含刺,他詩又以指揮能事、訓練強兵稱之。大抵彝之為人,將略似優,乃心不在王室。

    是冬天子在陝,彝從容校獵,未必無擁兵觀望、坐製一方之意。公窺其微而不敢誦言,因遊寺以諷諭之。世尊塵埃,咄嗟檀施,豈天子蒙塵,獨能宴然罔聞乎。“以茲撫士卒,孰曰非周才”,欲其用此道以治兵敵愾,無但廣求福田也。而其詞意含蓄,此公之善於忠告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