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區是區域經濟的具體組織形式,也是經濟區劃的結果,經濟區劃是人們對客觀存在的經濟區的主觀劃分。每個經濟區都是全國統一的地域經濟係統的組成部分,並在全國經濟中承擔某種專門化職能的地域生產綜合體。不同社會生產發展階段,劃分經濟區的原則有所不同。經濟區的形成與發展對一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國內外實踐證明:若沒有係統的、科學的經濟區劃,勢必助長人們單純地用行政區劃來編製國民經濟計劃和按行政區範圍去組織、管理經濟,而不能自覺地按照各經濟區的特點及發展條件,因地製宜地進行生產力布局。因此,針對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一個省相當於西歐一個國家的國情,及我國經濟區劃尚未普遍進行,經濟區劃工作尚薄弱的實際情況,開展經濟區的相關研究,科學地劃分經濟區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經濟區的內涵及性質

    對經濟區的內涵,當今學術界的認識頗不一致。經濟區是指經濟上具有密切相關性的某一地域空間,在這一地域空間範圍內的經濟活動具有某種意義上的連續性和同類性。經濟區是社會勞動地域分工的表現形式,它的形成和發展是一種可以被認識的客觀的社會經濟現象,人們可以利用被認識的規律來幹預經濟區的運行和發展方向,並使之按照人們的意願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

    經濟區,既不同於自然區,也不同於行政區。

    自然區是指自然特征基本相似的自然地理單元(如長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黃土高原),經濟區是指以城市為核心地域經濟綜合體(如滬寧杭地區、京津塘地區等)。一個大的自然帶可以包括幾個經濟區,同時一個大的經濟區亦可跨越幾個自然帶。一個是自然綜合體,一個是經濟綜合體。因而自然區與經濟區完全屬於不同性質的地域單元。

    自然區與經濟區之間也存在一定關係。任何地區經濟的發展,都是以開發利用一定的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為前提。沒有自然界,就談不上開發利用,更談不上勞動地域分工與經濟聯係。而要開發用,就得治理保護,隻有把開發利用與治理保護結合起來,才能促進生產發展,保持生態平衡,才能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因而在經濟區劃的過程中,除社會經濟因素外,亦要考慮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的相關性。例如將一個流域(太湖流域)劃分在同一個經濟區之中,有利於統一開發利用與綜合治理,將生態環境密切相關的地區(如黃土高原與黃淮海平原)劃分在同一個經濟區之中,有利於統籌規劃與區域環境的全麵治理。將沿海地區與大陸架島嶼(如上海與舟山)劃分在同一個經濟區之中,有利於對港灣和港口的綜合開發與建設。將重要的原材料、能源基地與加工工業區(如安徽與上海)劃分在同一個經濟區之中,有利於分工協作與橫向聯係。

    由此可見,雖然自然區與經濟區屬性不同,劃分的依據各異,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在一般情況下與經濟區的界線並非一致,但是有些局部地區有相互吻合的地方(如東北地區)。

    所謂“區劃經濟”就是指“行政區劃經濟”。行政區,是國家為行政管理而劃分的區域,也就是相應的地方政府所轄的區域,又稱行政區域,簡稱行政區。我國現實中的行政區是一種行政管理區域與經濟管理區域相統一的行政——經濟區。一方麵它是一級行政區,另一方麵它又是一級經濟區。這就是形成了所謂的行政區劃經濟。它強調了邊界的剛性約束,限製了各個行政區劃之間的物流、人流、信息流和技術流的自由流動,致使各個行政區劃經濟單位出現“小而全,大而全”的封閉型布局模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