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學的任務就是要通過對我國各個時期特別是現階段犯罪情況及變化發展的趨勢進行研究,揭示犯罪產生及其存在的原因和條件,提出預防犯罪的有效措施。“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方法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手段,運用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學,關係到研究方向是否正確和研究成果的取得是否具有真理性。正如馬克思曾提出的那樣:“不僅探討的結果應當是合乎真理,而且引向結果的途徑也應當是合乎真理的。”在這方麵,犯罪學的研究也不例外。犯罪學的研究方法,作為認識社會犯罪現象及其發生變化的原因,尋求預防和減少犯罪途徑的手段,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理論基礎層次,這是犯罪學理論建立的基礎,即用什麽樣的世界觀來認識犯罪和研究犯罪;第二個層次是基本方法層次,即研究犯罪問題的具體方法、技巧。理論與方法是犯罪學研究的兩個必不可少的方麵,這兩個方麵的有機結合,才能確保犯罪學研究沿著科學、理性的方向發展。

    第一節 犯罪學的理論基礎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

    馬克思主義哲學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是研究人類社會本質及其規律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犯罪學的研究,也離不開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指導。比如,分析產生犯罪的原因時,就要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分析產生犯罪的社會環境因素,則需要作曆史唯物主義的考察。有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我們就可以揭示犯罪現象的本質、特點以及成因和發展趨勢,就可以認識犯罪預防、控製的對策和策略。

    犯罪學研究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的思想,在研究社會犯罪現象時,必須客觀地評價和認識社會存在的各種事實和現象,犯罪現象即是其中之一,研究的結論要符合客觀實際,決不能憑主觀臆斷以偏概全,失去客觀性。在研究社會犯罪時,還必須注意事物的可能性與現實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確定性與概率性之間的聯係,把握曆史、現實與未來的關係,以便準確地認識不斷變化的犯罪現實,有效地進行犯罪預測,積極進行社會控製。

    犯罪學研究,必須堅持社會現象具有普遍聯係、相互製約及不斷變化的原理。犯罪現象作為一種社會現象,與整個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個人的犯罪行為是社會犯罪現象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形成是社會經濟、政治、思想、文化、教育、法律、道德以及家庭方麵的各種因素綜合作用於個人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識的結果。因此分析犯罪原因時,必須從社會整體中觀察犯罪現象與周圍各種社會現象的相互關係,從相互的社會聯係中掌握犯罪現象的產生和發展趨勢,而不能孤立地、片麵地看待犯罪現象,不能割裂與外部世界的固有聯係。在把握事物的相互關係、相互製約原理的同時,還要看到社會生活是不斷變化的。犯罪現象隨著社會生活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麵的變化而變化,我們從犯罪現象本身固有的內在矛盾及其運動變化中研究犯罪現象,掌握犯罪現象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就能比較深入地認識犯罪現象的本質屬性和變化趨勢。

    研究犯罪問題,必須堅持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原因的原理,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分析犯罪現象。犯罪現象是階級社會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是人類社會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的表現。在階級社會裏,國家和法是代表和維護居於統治地位的階級的利益和意誌的。所以,國家的社會製度不同,國家和法所確認的犯罪行為也不同。隻有運用階級分析的方法,才能清楚地分析複雜的犯罪現象並作出科學結論。

    研究社會犯罪現象,必須看到社會存在是質和量的相互統一,可以從質和量兩個方麵的內容去把握犯罪現象的性質和發展變化規律。質是量的前提,量是質的表現。犯罪學在質的規定性的前提下,強調準確的定量分析和比較。隻有運用質和量的統一的觀點,才能科學地掌握犯罪現象的本質、特點和規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