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運動,無論是在中國當代哲學史上,還是在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傳播史上,都是一件重大事件。這個運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大規模、多層次、全方位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一次曆史性嚐試。由於種種客觀條件的限製和一些人為的非正常因素的幹擾,這次嚐試在取得了輝煌成就的同時,也具有一些明顯的缺陷和失誤。今天,在社會主義改革日益深化,哲學發展日趨繁榮的情況下,對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運動進行審慎的理性審視,探究其興起的原因,彰現其固有的特點,分析總結其經驗教訓,將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運動的興起及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實現徹底解放的哲學。它的實踐唯物主義的本質使其揚棄了僅僅滿足於理論解釋世界的哲學傳統,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要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現實地改造世界,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的強烈的思想湧動。馬克思主義的這一理性追求,隨著其傳播的拓展與深化,在50年代的社會主義中國終於展現為人民群眾的全麵的實踐。那麽,為什麽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人民群眾相結合在我國50年代會由馬克思的意向性的思想湧動變成曆史的現實呢?這是研究中國當代哲學史上這一特殊的曆史現象不得不首先回答的一個問題。

    將這一獨特的現象置於剛剛取得獨立地位的中國當時的社會曆史背景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一運動的興起,不僅是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在要求,而且是塑造具有社會主義素質的一代新人的一個不可超越的環節,因而具有曆史必然性。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以及之後的國民經濟的迅速恢複,1956年對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1957年“整風運動”和“反右”運動,標誌著社會主義在當代中國,不僅在經濟上,而且在政治戰線和思想戰線上,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時,呈現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麵前的是這樣一個事實:廣大的中國人民群眾已經由國家奴仆變成了國家真正的主人。通過幾年真實的實踐體驗,人民群眾這種主人翁地位在他們的意識中得到了全麵的覺醒。這種對自身主人地位的自覺體認和把握,預示著人民群眾被長期壓抑的主體意識的最初萌動。人民群眾主體意識的真實展示,在這種特定的曆史條件下,激發出了他們在對共產主義理想的絕對信仰與對中國共產黨的絕對信任下的空前的政治熱情和生產積極性。為了保證政治上的正確方向和更好地高速度地生產,人民群眾普遍感到有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必要。

    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渴求,具體說來,表現在以下相互聯係的幾個方麵:

    第一,改造思想的需求。1957年,毛澤東號召全國各族人民,要進行一場新的戰爭,向自然開戰,在成為國家主人的時候,爭取做自然界的主人,對大自然進行革命。人們認為,要取得這個革命的勝利,起決定作用的是人,因而改造大自然就必須首先改造人,改造人的思想,特別是要對保守思想和迷信思想進行改造。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哲學理所當然地就成為人民群眾改造思想的銳利武器。

    第二,完善工作方法和改進領導方法的需要。1958年以來,隨著人民群眾政治熱情的高漲和生產積極性的提高,為了體現人民群眾主人翁的地位,我們國家在企業內部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的運動;在農村,人民群眾也要參加人民公社的管理工作。這樣,人民群眾不僅要積極參加生產,還要參加企業和公社的管理工作。在工作中暴露出許多前所未有的複雜問題,他們認為,隻憑一股熱情是不能適應工作的,必須迅速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理論武器,在實踐中盡快提煉出先進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

    第三,處理社會矛盾的需要。生產資料私有製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後,雖然大規模的疾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已經過去,但複雜的階級矛盾並未消除。人民群眾深刻地體會到不學習哲學,就不能正確區分複雜的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更不能自覺掌握適當的鬥爭方式。

    第四,進行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的需要。1958年,毛澤東在“八大”二次會議上提出,要逐步實現技術革命和文化革命。技術革命,就是要解放思想,破舊立新,搞技術發明和創造。這需要靈活的思維能力,因而需要哲學的幫助與指導。當時的文化革命是指,要使工農群眾知識化,知識分子勞動化。所以,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不僅是進行文化革命的思想基礎和保證,而且是文化革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