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上述幾個方麵是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運動興起的內在源泉和動力的話,那麽,毛澤東曆來對哲學的鍾情以及他的一係列的學習哲學的指示,呼喚和促進了這一運動的蓬勃興起和迅速發展。

    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總是十分注意從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高度上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並要求廣大人民群眾也要這樣做。1955年3月,他就指出:“我們要在黨內外五百萬知識分子和各級幹部中,宣傳並使他們獲得辯證唯物論,反對唯心論。”1957年,毛澤東又指出:“我們要求把辯證法逐步推廣,要求大家逐步地學會使用辯證法這個科學方法”。1963年,毛澤東更明確地提出:“讓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上和書本裏解放出來,變為群眾手裏的尖銳武器”。正是在毛澤東的倡導和推動下,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運動才得以形成和迅速發展。

    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運動開始於1958年3月,工人從上海求新造船廠開始,農民從河南省登封縣三官廟鄉開始,接著在全國各地蓬勃展開,迅速發展。按照運動發展的不同特點,可以將其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1)1958年至1966年。這一階段的前期,人民群眾自發地開始學哲學,並將學到的哲學知識與生產和技術革新密切結合,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方向是正確的。這一階段的後期,即1962年以後,運動方向開始扭轉,除將學到的哲學用於生產外,開始將其與階級鬥爭直接掛起鉤來。(2)1966年至1976年10月,這個階段,由於少數陰謀家插手並左右了這一運動,人民群眾的哲學學習從內容到方法都被引入歧途,沒有什麽成績。(3)1976年10月至現在。這個階段,隨著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恢複和改革的推進,隨著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恢複和發展,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有了正確的導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與提高基本上找到了合理的形式與方法。

    二、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特點

    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運動是本世紀50年代我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與技術革命浪潮衝擊下的偉大創造。它的興起與發展受製於它自身存在與發展的主客觀條件,因而它必然表現出自身的特點。由於主客觀條件及運動本身發展的多樣性及複雜性,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特點必然很多。我們可以從學習的目的與態度、方法、手段、效果這樣幾個視角,將其特點概括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麵:

    (一)從學習的目的和態度上看,其特點表現為:學用一致,為用而學

    作為實踐的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明顯的工具理性特征。這種工具理性特征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人民群眾有極大的用處。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就說過:“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恩格斯也在各種場合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複的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列寧則直截了當地宣布,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全人類的,特別是工人階級的偉大認識工具。毛澤東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更明確地告訴我們:“對於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要能夠精通它,應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於應用。”

    人民群眾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作理性工具來把握的,他們學哲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50年代,隨著黨和國家工作重點的轉移,以生產為中心的各項工作飛速發展,許多錯綜複雜的全新問題呈現在人們麵前,廣大人民群眾迫切需要提高自己,改善自己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日益覺悟到學習理論的重要,於是就求助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所以,他們學哲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背幾個教條,也不是為了獲取學位,而是為了應用。天津工人在一次哲學座談會上說:“我們決心學哲學,就是為了解決問題,提高生產。學了以後,懂得很多道理,腦子開竅了,辦法就多了。”湖南省汨羅鄉農民也認為,他們學哲學不是為了讀完一本哲學書,而是為了解決當前工作上、思想上的問題。

    可見,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態度,一開始,方向是正確的,目的是明確的,態度是端正的。這種學用一致,學是為了用的目的和態度,使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實踐理性特征取得了契合與統一。這種統一不僅使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也是人民群眾學哲學用哲學的力量源泉。因為,具有實用理性特征的中國文化所塑造的廣大人民群眾,會通過他們所取得成果的切身感受,來獲得進一步前進動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