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研究毛澤東的專著,但又是作於不同時期的文章的集合體。之所以編出了章節,是為了閱讀時醒目的需要,又考慮到這些問題確又有某些必然的聯係,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結構。但也不可否認的是,由於文章出於不同時期,實踐背景、考慮問題的角度、認識問題的水平、行文風格都有較大的差異,曾經打算作統一的修改、潤色,但由於時間緊迫再加上有保持原貌的考慮,因此,除了由於出版的需要而作的某些技術性的處理外,基本內容和基本觀點都未作任何改動。

    本書大部分內容曾在《黨的文獻》《毛澤東思想研究》《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毛澤東思想論壇》《黨史研究與教學》《山東大學學報》《浙江學刊》《寧夏社會科學》《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理論學刊》《齊齊哈爾師範學院學報》《臨沂師專學報》等20多家學術刊物公開發表,它凝聚了相關編輯高尚而辛勤的勞動;諸位編輯的無私扶助給了我走向學術之路的無窮動力。隻有《關於毛澤東再認識的幾點思考》《實事求是與實踐唯物主義》《價值學維度中的〈實踐論〉〈矛盾論〉》等少數篇目沒有公開見諸於報紙雜誌。另外,《論毛澤東晚年的探索》一章是筆者的碩士論文,其中的第三節曾發表過,其他內容也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麵。當然,出版本書並不是為了發表這些新文字,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文字集中起來,既方便讀者,又為自己參閱時免除到處搜集之苦。

    還必須著重予以說明的是,本書的出版得到了許多師友的支持和幫助。山東大學毛澤東鄧小平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毛澤東思想研究會會長、我的導師樊瑞平教授,以極大的期望之情鼓勵我編出此書,還在百忙之中冒著盛夏酷暑通讀了書稿並為本書熱情作序。在學術著作出版十分困難的情況下,陝西人民出版社的領導毅然決定出版此書,令我十分感動。潘麗華編輯在本書出版過程中,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山東省日照港務局黨校的梁奇誌、中共山東省濟寧市委老幹部局的張鐵民、中共山東省薛城區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張玉三、中共山東省諸城市委的葛淑彬等摯友為本書的出版提供了無私的援助。在此,我要向這些師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粗錯疏漏之處在所難免,誠請各位專家同仁和讀者批評指正。

    王立勝

    1998年9月於濟南山東省委黨校

    §§導論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