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在同一篇文章裏舉了另一個例子:鄭武公想要攻打胡國,便先把自己的女兒嫁給胡君,討好胡君。有一天他問眾臣說:“我想要起兵,不知攻打誰好?”大夫關其思知道胡國可攻,便當眾說胡國可攻。結果鄭武公說:“胡國是兄弟之邦,怎麽可以攻打!”便下令殺了關其思。胡君知道了這件事很高興,完全不防備鄭國,後來鄭國便趁胡國不備把它攻取了。關其思的想法其實跟鄭武公一樣,都認為胡國可攻,所以他才當眾說出鄭武公的心意,還以為可獲接納,他卻不知道鄭武公刻意要讓胡國不防備時才攻擊,你現在當眾說出了他的心意,他如何可以承認呢?還要為了加強胡國的信任,不得不把提出攻胡建議的大臣處決。關其思就是不知道鄭武公這一層心意,若他知道,他便不會這麽做了。這就是既了解卻又不夠了解君主的結果。

    我們可以把韓非侍上的藝術歸結為以下三點:第一,沒有仁義或邪惡的當權者或老板,隻有聰明和愚蠢的當權者或老板,所以不要把當權者神化,也不要把當權者邪魔化,他們隻是有不同觀點、立場和喜好的人,唯有這樣,你才能合宜和真誠地幫助他,並取得他的信任(試問誰可以真誠地侍奉惡魔?)。第二,要取得當權者的信任,必須深切了解他們,並按著他們的性格、喜好、目標等來進行遊說;簡言之,就是說他們能懂極感興趣的語言,不要整天把自己的理想抬出來,若他們對你的理想根本不感興趣,這種行徑隻會惹來討厭,你的理想要在你真正獲得權力或是當權者的信任時才能全盤托出;第三,不要隨便以為自己已經很了解當權者,人的心總有不為人知的地方,我們要在深不可測的人心麵前謙卑,換言之,有什麽諫言都盡可能私下與當權者討論,不要當著眾人的麵,自以為了解他而進行諫說。

    小結

    韓非的思想一向被指以權術為主,不理會道德,若跟隨他的思想,便是一個隻顧利益,不論是非對錯的人。的確,韓非以至整個法家思想的傳統,都強調治國的實效,少談是非對錯,但這並不表示韓非心目中沒有是非對錯,更不表示韓非教人不管是非對錯。韓非已經明言其思想是要救民免於水火,他說:“聖人者,審於是非之實,察於治亂之情也。故其治國也,正明法,陳嚴刑,將以救群生之亂,去天下之大禍……此亦功之至厚者也。愚人不知,顧以為暴。”(《奸劫弒臣篇》)這就是說真正懂得治國的人是按照實情,而不是按好聽的動人理論,因此才要訂立嚴明的法紀,這才能救百姓脫離社會混亂和戰爭的禍患。這可以說是韓非唯一的價值標準,所以韓非的思想留給了執政者很大的施政空間,基本上他隻提出了一套現實的治國形式,以及爭取君主信任的方法,對他而言,不管什麽說法、觀點、理論,都得通過法、術、勢的形式才能實踐,至於實踐哪一些說法、觀點和理論,要視乎具體社會環境而定,總之最後能讓人民得益就好了。這的確是缺乏道德價值和人生價值的反省,但也沒有否定任何價值的實踐,他所提出的隻是一套方法,壞人可以利用這方法爭取自己的利益,禍及萬民;好人卻可以透過這個有效的方法爭取實現自己的理想,造福萬民。正因如此,有理想、抱負的人才要學會韓非的思想,以爭取造福人民的機會。隻是,在現實人生裏,能在權力鬥爭中維持純真的理想和抱負卻並非易事,若要不迷失自我,在進入這種權力鬥爭之前,人必須先正其心,做好品格的修養功夫。這些就不能在法家裏找到資源了。

    (本章作者:溫帶維)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