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韓非認為想要管治的人,不論他要管治的是國家、公司,還是什麽組織,他都必須要先從製度中獲得權勢,然後以術來一方麵鞏固這權勢,另一方麵推行讓人民或組織成員為公益而努力的法律。這對於有誌於實踐理想與抱負的人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洞見。第一,人不必為自己平庸而感到絕望,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有所作為,並不是因為他個人的才幹,隻要他懂得依靠製度,便能統合眾人的力量,完成大事。第二,一個人即使很有才幹,他都無法與位高權重的在位者鬥爭。所以,想要認真地實踐抱負的人,不要浪費氣力去與在位者鬥爭,相反,必須在製度裏盡可能獲得權力,而獲得權力的方法,不外乎讓擁有權力的人把權力交給你。在民主社會中,權力最終是在人民,所以便要想辦法得到人民的支持,但在不民主的製度中,例如一些現實中的政府,以及絕大部分商業機構和公司,權力通常就在最高領導層,所以便要想辦法獲得這些人的支持。然而,這也並非易事,而韓非對應該如何獲得在上位者的支持,也有很重要的見解。

    韓非侍上的藝術

    韓非寫了一篇名叫《難言》的文章,大意是說,要讓君主把自己的話聽進去是十分困難的,主要有兩個原因:(一)還未取得君主的信任;(二)君主愚蠢。他說:“故度量雖正,未必聽也;義理雖全,未必用也。大王若以此不信,則小者以為毀訾誹謗,大者患禍災害死亡及其身。”(《難言篇》)意思是:即使一個人的言論很有道理,君主也未必會接受,反而因為不信任的緣故,說你的壞話,嚴重的還會加害於你。所以即使是有才幹的人要去向賢能的君主進言,隻要未得其信任,無論進言者用什麽方法、語調、修辭和態度,君主都聽不進去。所以若要進言,必須先得到君主的信任。就好像伊尹這個賢能的人,他向湯這賢能的君主進言七十次都沒有被接納,後來隻好待在湯的身邊做個廚師,借機親近湯,日子久了,湯逐漸發現伊尹的才幹,才重用了他。若君主愚蠢,那就不要強求了,因為愚蠢的人很難了解和發現賢能者的才幹,不斷向這些人進言,最終隻會惹來他們的討厭,而不是賞識。在該篇文章中,韓非接著便一口氣舉了差不多二十個賢人的悲慘遭遇為證。所以有理想、有抱負的人首先要確定他要進言的對象是否愚蠢,能不能接納自己的意見,一旦發現其愚蠢,就不要浪費氣力,應該另外尋找能欣賞你的人。

    當找到能欣賞你的當權者之後,要盡可能得到他的信任。韓非另外寫了一篇叫做《說難》的文章,專門討論說服當權者的困難和應有的方法。韓非說:

    凡說之難,在知所說之心,可以吾說當之。所說出於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厚利,則見下節而遇卑賤,必棄遠矣。所說出於厚利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見無心而遠事情,必不收矣。所說陰為厚利而顯為名高者也,而說之以名高,則陽收其身而實疏之,說之以厚利,則陰用其言顯棄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說難篇》)

    這就是整篇文章的主旨,意思是:說服君主之難,在於難以知道自己用以說服君主的方法是否對應其價值觀。若君主愛名譽,你卻以厚利作為說服的理由,他必認為你是個卑賤的小人而疏遠你;若君主愛錢財,你卻以名譽作為說服的理由,他必認為你不切實際而不重用你;若君主表麵上愛名譽,暗地裏卻實在是愛財的,而你以名譽作為說服的理由,他就會表麵上用你,好保存他重視名節的表現,但實質上疏遠你,因為他認為你對他無用;若你以厚利作為說服的理由,他更加會當著眾人的麵前疏遠你,但暗地裏卻使用你的計謀。所以,要說服君主,必須先要取得其信任,要和他建立良好的關係,不然,不知就裏地諫說,不但難以成功,還會禍及自身。

    他引了彌子瑕和衛君的故事作說明。彌子瑕是衛君的寵臣,所以很多時候彌子瑕犯了法衛君都不予追究。有一次彌子瑕的母親病了,有人半夜跑來告訴彌子瑕。彌子瑕一時情急,便駕了衛君的車子去探望母親了,而私自駕駛君主的車是犯法的,是要遭刖刑的(即斬去雙腳),但衛君知道後卻稱讚彌子瑕孝順,為了母親竟然連刖刑都忘了,所以沒有懲罰他。又有一次,衛君和彌子瑕同遊果園,彌子瑕把一個吃了一半的桃子喂給衛君吃,這其實是不敬的行為,但衛君卻稱讚彌子瑕愛他,好吃的東西自己不要卻留給他。然而當彌子瑕失寵了,得罪了衛君,衛君便斥責他曾經偷用了他的車及用吃剩的東西喂他。彌子瑕的行為沒有變,變的隻是他和衛君之間的關係。所以韓非指出必須與君主保持良好關係的重要性,他的意思不是單單討好君主便可安享榮華富貴,而是一個人若與君主關係不好,得不到他的信任,難以知道他心中所想的是什麽,那便難以影響他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