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在當代社會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是要為這個有價值亦苦、無價值亦苦的現代生活提供解毒劑。我們在本書裏要說明,儒家為人類的價值活動提供了一個基本的根據。這個根據,遠比今日深受相對主義影響的人所想象的來得堅實。這一點,對於化解虛無之毒,當然大有裨益。但是,正如現代人所感受到的,人生之中許多價值判斷,的確又會為我們帶來許多挫折和沮喪,因此價值本身又成了一種毒。釋、道兩家為了化解價值的毒,提供了有用的洞見。除了儒、釋、道三家外,我們還討論了另外兩門先秦時代的顯學:墨家和法家。這兩派的思想同樣強調實效,以之與儒、釋、道三家對照,就能進一步了解中國哲學裏(包括了儒、釋、道在內)務實的一麵。

    本書分為七編。前五編各處理一個學派的思想。每一編都由一個小故事開始,說明該學派的思想如何幫助我們解決實際的人生社會問題。接著我們介紹每一派學說的基本價值觀念,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應用。在第六編,我和帶維從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幾個中國哲學學說之間的競爭。我嚐試為這些學說之間的良性對話指出一個方向,而帶維則分析我們怎樣可以同時吸收這些傳統思想的營養,又不致陷入自相矛盾甚至人格分裂的困局裏。最後一編是兩個小故事,依然是要用中國哲學的眼光來處理現代人的問題。

    在此要特別補充一點:雖說本書討論的是傳統中國哲學,但所謂傳統中國哲學,卻包括了佛教,而佛教則是從印度傳來的哲學思想,其影響範圍也不限於印度和中國。在討論佛教思想時,為了尊重佛教,作為一個有機的思想係統,我們的討論不會限製在所謂漢傳佛學之內。相反,任何有助我們了解佛教思想係統的材料,我們都列入考慮範圍。這個做法,當然使得我們所講的佛教不再是狹義的中國哲學,但它卻依然是一套在中國傳統裏曾發揮巨大影響的哲學。

    我和帶維是多年好友,對很多問題我們的看法都頗為相近,但是,仍然難免在觀點和意見上出現分歧。本書雖然是我們二人的合著,然而每一章基本上都是獨立成篇,反映了該篇作者的意見,而非我們二人的共同見解。在某些地方,我和帶維的意見有相當重要的差異,請讀者自行參詳。

    在這本書的構思與寫作過程中,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的編輯黎耀強先生提供了很多的幫助,謹此致謝。

    楊國榮

    2007年6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