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扼要地介紹了五個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主要學派,簡單闡述了各學派對人生價值以及社會製度、政治製度的觀點,是一本中國哲學的入門書。雖然是一本入門書,但我和國榮兄合著此書,除了希望讀者能借此對中國哲學產生初步的興趣和了解,也還有一些抱負和關懷。我倆之間抱負雖然相近,但關懷的重心卻有點不同。

就抱負的相近者言,我和他都希望有更多的讀者注意到、了解到中國哲學對現代人和現代社會的重要信息,特別是針對以價值中立為外表的價值迷失現象所發出的警號和洞見。

若就關懷的側重點言,國榮兄向來比較重視中國哲學在社會文化層麵的實踐和推廣,而我則較重視中國哲學在個人生命中所起的作用。所以我研習中國哲學的焦點常在個人的層麵,而國榮兄則常討論中國哲學(特別是儒家)在社會上所產生的影響。這關懷的不同也反映在我們在本書的分工上,書中五篇分別討論各派的人生價值和智慧的文章,我寫了其中四篇,而五篇分別討論各派的社會應用的文章,國榮兄則寫了四篇。

我們關懷的側重點雖然不同,但並不表示我們完全不關心對方所關注的,所以我們在重視中國哲學的社會應用之餘,也希望讀者在讀畢此書後能獲得的,不隻是一些關於中國哲學的客觀知識,而是受用的人生智慧。然而,各家各派眾說紛紜,該依從哪一家的學說呢?是否能夠同時采納百家之長而又不陷入矛盾中呢?若本身已經有著某些宗教背景,又該如何看待這些寶貴的人生智慧呢?更甚者,有著特定宗教背景的老師們,又能否在正確講解,甚至推介各派思想之餘,不違背自身的信仰立場呢?這些問題都構成個人在吸收中國哲學的人生智慧時的障礙,所以我們決定寫一篇討論如何在個人層麵吸收各家智慧的文章,由我執筆,那便是本書的第十七章“中國傳統智慧的吸取與融會”。希望該篇文章能幫助讀者(特別是本身有宗教背景的,尤其是在有宗教背景的學校任教的老師們)在吸收或是講解各派人生智慧之時,不致陷入理性和信念的矛盾之中。

最後一提的是:本書旨在介紹各派的思想,且篇幅有限,未及討論各派的理論困難。所以我和國榮兄雖未言及,不表示我們完全認同每一派的所有立場。

溫帶維

200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