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編譯與出版

    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著作被更多地和係統地翻譯出版。1922年北京《今日》第1卷第4號發表了《哥達綱領批判》,1922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價值價格與利潤》(即《工資、價格與利潤》)。1921年9月,根據黨中央一大的決議,在上海成立了人民出版社,先後出版了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和李漢俊翻譯的《工錢勞動與資本》(即《雇傭勞動與資本》)等。1930年,上海昆侖書店出版了陳啟修(陳豹隱)翻譯的《資本論》第1卷第1分冊(即第1篇);同年,上海昆侖書店出版了吳黎平譯的《反杜林論》;1931年,上海神州國光社出版了郭沫若譯的《政治經濟學批判》。除馬克思恩格斯的有關著作外,列寧研究資本主義的經濟學著作也引入我國。如1929年上海啟智書局出版了劉埜平譯的《資本主義最後階段,帝國主義論》;1930,上海春秋書店出版了彭葦秋等譯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932-1933年,北平東亞書店出版了潘冬舟譯的《資本論》第1卷第2、3分冊(即3-4篇),可將其與陳啟修譯的第1分冊相銜接。隨後,侯外廬與王慎明翻譯的《資本論》第1卷,先於1932年由北平國際學社出版,後於1936年以玉樞署名出版上下冊合訂本。《資本論》全3卷的翻譯出版,是由郭大力和王亞南完成的,於1938年由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馬克思的《剩餘價值學說史》(考茨基編)1-3卷,也由郭大力翻譯於1949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從20世紀初到1949年全國解放前,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主要的理論著作都有了中譯本,而且有些譯文的質量還比較好。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翻譯出版的馬克思著作已經有近百種之多。解放前翻譯出版的馬克思經典著作不僅在當時對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啟迪人民的思想覺悟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也為後來《馬恩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的翻譯校訂提供了基礎,或者對重新譯校有參考價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