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將馬克思主義學說及著作介紹到中國的代表人物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共產黨宣言》以及唯物史觀、辯證唯物主義等著作,除了孫中山和梁啟超等人最先有所接觸,但未發生重要影響之外,主要是以俄國十月革命為契機,引起少數懂得外文的先進知識分子精英、民主革命先驅的極大重視,他們以濃厚的興趣組織翻譯發行;其中就有陳獨秀、李大釗、陳望道、楊明齋、李達和李漢俊等人士。他們人數雖少,但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橋梁,他們的影響猶如酵母,也如星火,在我國先進知識分子和革命者中間發酵、燎原;在此思想傳播的基礎上,立即在內憂外患、急需改造的祖國大地,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成為翻天覆地、扭轉乾坤的政治力量,引起我國空前的曆史巨變。正如董必武在上海中共一大紀念館所題:“其始於細,其成也钜。”

    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方麵,李大釗起了重要作用。李大釗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也是最先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重要人物。他1919年譯介《馬克思的唯物史觀》,1920年3月在北大成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從事譯編馬克思主義著作,在1919年主編《新青年》時,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並發表了他的三萬字長文《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文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唯物史觀、經濟學說與社會主義理論的統一。同年,《晨報副刊》在李大釗的主持下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欄》,連載了馬克思的《勞動與資本》(即《雇傭勞動與資本》)譯文,接著又連載了考茨基的《馬氏資本論釋義》(即《馬克思的經濟學說》)譯文。1920年,上海《國民》雜誌第2卷第3號刊載了由費覺天翻譯的《馬克思底資本論自序》(即《資本論》第1版序言)。

    1920年李大釗親自非全文翻譯了《共產黨宣言》。他發表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對馬克思主義包括其中的政治經濟學進行了科學評價。他提出:現在正是社會主義經濟學改造世界的新紀元,而馬克思是社會主義經濟學的鼻祖。評述了近代經濟學各學派的觀點和地位,揭露了資本帝國主義經濟上的掠奪性,並闡述了社會主義經濟製度的特征,提出了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這篇文章還介紹了《資本論》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如勞動價值論、餘工價值說(剩餘價值論)、生產價格論、資本集中與壟斷理論等。1922年,李大釗還撰寫了《馬克思經濟學說》一文,簡要論述了馬克思的主要經濟理論。

    陳獨秀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方麵的作用也應肯定。1922年,他發表的《馬克思學說》和《社會主義批評》兩篇論文,闡述了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和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的曆史趨勢。他稱讚馬克思是一個偉大的經濟學家。他主編《新青年》,推動新文化啟蒙運動,掀起五四運動,在革命實踐鬥爭中,總是把文化與政治、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宣傳革命主張、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共“一大”通過的黨綱是:“以無產階級的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廢除私有製,直至消滅階級差別”;基本上是按照馬恩《共產黨宣言》關於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最先進國家幾乎都可采取的措施”。1915年在創辦《新青年》時他的民主思想更明確、堅定、係統形成了。這就是他大力宣傳“德先生”、“賽先生”,揭示民主與科學大旗的曆史時代背景和他的思想發展脈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