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之後,中國卻處於軍閥混戰的動亂之中,中國人民的生活可謂水深火熱。中國的仁人誌士和革命知識分子再度處於迷惘和彷徨之中。於是中國革命的知識分子再次向西方探求先進的革命理論和真理。大批的革命者,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紛紛赴法、赴德、赴俄、赴英美等國,或勤工儉學或留學求知,誌在尋求救民救國的真理。迄至1921年,僅赴法勤工儉學者就達1570多人。他們中不少人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學說,開始大批而有係統地譯介馬克思主義學說著作,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極大地促進了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譯介,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為傳播、深入人心。中國共產黨人成為翻譯和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力軍。

    二、俄國革命、五四運動對於譯介馬克思經典著作的促進

    中國人民找到解放中華民族的革命真理——馬克思主義,是在俄國十月革命以後。1917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俄國無產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和列寧的領導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偉大勝利。它開辟了人類曆史的新紀元,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人民的革命,使其成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個重要部分。十月革命的勝利對於中國人民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使中國人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正如毛澤東同誌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產生了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開始學習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同十月革命和列寧主義一起,被中國當時一部分知識分子所歡迎、接受、傳播、信仰。與俄國曾經經過普列漢諾夫等人的多年介紹、翻譯、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具有思想理論的準備階段不大相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一開始便是作為指導當前行動的直接指南而被接受、理解和運用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第一天所展現的,便是這種革命實踐的性格。中國沒有俄國那種“合法馬克思主義”。《資本論》等馬、恩、列的許多基本理論著作長期以來並無中譯本。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當時並沒有讀過多少馬克思的書,他們所知道的,很多是從日本人寫作和翻譯的一些小冊子中所介紹、解說的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初步傳播,產生了巨大的物質力量。1919年5月4日,在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直接影響下,中國爆發了劃時代的反帝愛國運動。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初步顯示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作用和中國工人階級的戰鬥力量,因而也就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這期間,很多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的著作被翻譯介紹了進來。如,1919年5月食力在北京《晨報》上刊載了《勞動與資本》,即馬克思的《雇傭勞動與資本》;李大釗在《新青年》上摘譯了《哲學的貧困》等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