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發展也主要是圍繞著這些方麵的影響展開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傳入中國之後,許多史學家就認真地探討這一科學理論對中國曆史研究的重要意義,並運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立場和觀點來認識和分析中國的社會變遷。其中,郭沫若、範文瀾、翦伯讚、侯外廬和呂振羽等人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在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體係的形成以及理論的創新上作了大量的研究,對中國曆史發展的規律有了深入的認識。從史學理論上看,馬克思主義史學能夠不斷推陳出新,並且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構架;從史學方法上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吸取了中國傳統史學的優良傳統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方法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經過近90年時間的發展,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來,馬克思主義史學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局麵。馬克思主義史學形成了自己較為成熟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係和解釋構架。

    綜觀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發展曆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發展受到了諸多有利因素的影響,也受到了許多不利因素的製約。馬克思主義史學受到特殊時代環境的影響,學術問題的研究和討論不能完全脫離現實政治鬥爭的影響,學術研究的標準往往與政治立場掛鉤,使得學術研究政治化,這就影響到馬克思主義史學觀點的運用。另外,中國史學研究者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途徑大多都是從其他國家轉手而來,早期是日本,之後是蘇聯。這一中轉過程不可避免地使馬克思主義發生某些變化,從而影響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對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正確理解和吸收。但從總體上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得到了傳播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的基本原則和立場得到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堅持和應用。

    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已經超過了一個學科容涵的內容。唯物史觀在中國的發展不僅僅隻是改變了中國傳統史學的曆史觀,而且也是中國革命的指導理論,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的重要理論工具。毛澤東就說:“唯物史觀是吾黨哲學的基礎。”因而馬克思主義史學中國化過程中所形成的理論以及成果又與中國革命有著密切的關係,中國革命的進程會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提供新的課題。理論創新推動馬克思主義曆史學的發展。隻有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才可以推動實踐的前進。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之所以能夠不斷地發展,正得益於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不斷地發展。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其中也有對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發展和創新。這一理論對馬克思主義史學在中國的發展有著很大的理論指導作用。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發展還要在新的曆史條件下進行創新。正如毛澤東所說:“客觀現實世界的變化運動永遠沒有完結,人們在實踐中對於真理的認識也就永遠沒有完結,馬克思列寧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在實踐中不斷地開辟認識真理的道路。”進行理論創新也是馬克思主義史學麵臨的新問題,這就需要當代的史學工作者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從而推動中國馬克思史學的不斷前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