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舊中國社會結構的準確分析,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創造性運用的重大成果

    毛澤東同誌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十分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他在1926年所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一文,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在中國的土地上第一次成功的嚐試,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成熟著作。文章通過分析,毛澤東看到了中國無產階級的最廣大和最忠誠的同盟軍是農民,而當時的民族資產階級則是一個動搖的階級,從而解決了中國革命的對象、任務、同盟軍以及依靠力量等一係列重大戰略問題。這篇文章既是一篇重要的戰略決策政治文獻,又是一篇明顯具有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觀點的社會學著作。毛澤東用階級、階層分析的方法,正確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實際,為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性質與社會各階級狀況的社會結構分析,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具有方法論方麵的深刻意義。社會學以社會作為它的研究對象。但是社會是具體的、曆史的,社會內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階級之間的矛盾推動著社會前進,又使社會處於一定的曆史發展階段。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曾經指出,“現時中國社會的性質,這就是現時中國的國情。”研究社會現狀,探究革命的性質,首先必須研究社會的矛盾狀況,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狀況和性質,這才叫真正地從社會的實際出發。資產階級社會學把社會視作永世不變的抽象物,而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則要求首先弄清楚社會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狀況,也就是社會的性質。這是研究和把握社會實際的大前提。

    進而言之,社會又分為不同的階級,研究與分析社會,必須從社會的階級關係著手。社會階級是根據社會集團的經濟地位和基本的政治立場來劃分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是一篇如何進行社會階級分析的範文。它主要從占有生產資料的情況以及是否有剝削行為,作為劃分階級的主要標準。同時也考慮到由其經濟地位所決定的基本政治製度。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不但分析了各階級的總體情況,而且又把各階級劃分為不同的階層,進行了階層分析,使之更加符合我國的社會實際。後來根據各階級的地位和特征,又形成“人民”和“人民大眾”的概念。上述種種劃分,都著眼於社會關係中的生產關係。這一點,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特別重要,他通過階級分析,得出社會必須進步、必須進行社會革命與改革的革命結論,從而能夠在不同程度上解放我國的生產力。毛澤東這一方法論的原則和他所創建的階級、階層分析的具體方法,都值得我國的社會學工作者很好地學習和運用。

    二、強調經濟工作的重要性,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思想

    馬克思主義經濟社會學研究人們的物質生活,包括它在整個社會係統中的基礎作用,注重於協調經濟係統自身以及與其他工作係統的關係。毛澤東的經濟社會學思想主要表現在這幾個方麵:

    第一,強調物質生活的基礎作用,主張在各個革命時期各條戰線都要做好經濟工作,改善生產關係,解放生產力。

    自中國工農紅軍在井岡山建立起第一塊紅色根據地起,毛澤東在強調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時,就十分注意經濟工作。他指出,由於當時處在白色勢力的包圍之中,紅軍士兵和群眾生活的極度不安,他認為,隻有開展經濟戰線方麵的工作,發展紅色區域的經濟,才能使革命戰爭得到相當的物質基礎。在抗日民族解放戰爭中,毛澤東認為有必要宣布改良人民生活的綱領,把一切人民力量,一方麵打仗,一方麵生產,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而土地製度的改革,則一直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一個主要內容,在任何地區,一經消滅了封建製度,黨和民主政府就立刻提出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的任務,從而保證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解放全中國的偉大任務。毛澤東指出:“一切政黨的政策及其實踐在中國人民中所表現的作用的好壞、大小,歸根到底,看它對於中國人民的生產力的發展是否有幫助及其幫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縛生產力的,還是解放生產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