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是19世紀末自西方傳入的學科,試圖改變中國社會日益惡化的運行狀況是社會學傳入中國的基本背景。在中國社會學史上,嚴複當推西方社會學初傳中國第一人,但是社會學自西方傳入中國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尚未建立自己的學說體係。直至30年代初,以孫本文、柯象峰、吳文藻為代表的社會學家,開始注意從中國社會的社會整體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角度出發進行社會學理論方麵的研究,他們是中國早期社會學研究中,較早從唯物史觀出發進行社會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而對於中國早期的應用社會學研究,則主要是以李景漢、陶孟和、晏陽初為代表的社會實地調查研究和部分社會學家的社會問題研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把社會學理論和應用研究相結合的中國社會學派,主要有梁漱溟、晏陽初為代表的鄉村建設學派,其主張從改進農村入手,從而改進整個社會,對推進中國早期社會學研究事業的貢獻功不可沒;以孫本文為代表的綜合學派,較早對“社會學中國化”問題進行研究探索,綜合學派的社會學探索代表了中國早期社會學理論研究的最高成就,其影響甚至延續到中國社會學恢複與重建之後;社區學派也是三四十年代活躍於中國社會學界的一個重要學派,其代表人物有吳文藻、費孝通、林耀華等,他們以社區實地研究為基礎,對中國社會結構及其變遷進行理論探索,在社會學中國化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最後是馬克思主義學派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這一根本法則,對社會結構的理論與實證馬克思主義進行探索。本章不打算對中國社會學派進行麵麵俱到的介紹與討論,而僅僅從社會學的中國化進程進行概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