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觀是對宗教的基本認識和看法。由於人們所處的社會階級、階層,所受到的不同教育,擁有的不同文化背景,認識宗教的世界觀、方法、角度的區別,因此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宗教觀。19世紀中葉,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曆史唯物主義的原理和方法,闡述了宗教的本質、根源、作用和演化規律,形成了最具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後來列寧又進一步論述了宗教的社會根源和社會作用,以及無產階級政黨對待宗教的態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實質上就是曆史唯物主義宗教觀,它同以往一切宗教觀的本質區別就在於,它是建立在馬克思、恩格斯所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這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宗教問題上的反映,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在中國主要表現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宗教觀,也包含在讚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並以此作為自己研究工作指導的一些學者的思想之中。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經曆了一個初步形成、曲折發展、不斷充實和日臻完善的過程,這一過程大體是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曆史命運聯係在一起的。

    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初步形成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創了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中國宗教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道路。新中國成立至50年代後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全麵形成時期。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麵臨著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任務,重申並認真貫徹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都親自領導宗教工作,分別就佛教、基督教以及一般宗教問題發表了重要講話,反複重申尊重和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國共產黨對宗教的基本政策,提出在宗教領域要正確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重要原則,同時還結合中國宗教的實際,就宗教的本質、作用、產生和存在根源、曆史演變以及中國宗教的特點等問題,闡發了深刻而獨到的見解。此外,1954年中共中央在《關於過去幾年內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工作的主要經驗總結》中提出的“宗教五性論”,即中國宗教的長期性、民族性、群眾性、複雜性和國際性的論說,是中國宗教工作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構成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重要內容。

    1957年以後,以“階級鬥爭為綱”導致錯誤地分析了宗教方麵階級鬥爭的形勢,也導致了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曲解。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黨和國家全局上犯了嚴重的左傾錯誤。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的豐富內容幾乎僅僅被歸結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被認為是一種反動的意識形態,宗教仍然是剝削階級的工具;宗教問題實質上是階級問題;對宗教在任何時候都要限製、削弱它;促使宗教最終消亡是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工作的根本任務。以上這些認識,不僅違背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基本精神,而且拋棄了共產黨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中國宗教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關於解決中國宗教問題的正確思想及路線、方針、政策。

    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由撥亂反正、正本清源到空前豐富、更趨完善的時期。針對“文化大革命”對黨的宗教政策的破壞,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認真研究了宗教問題,並於1982年3月形成了《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該文件全麵係統地總結了建國以來宗教問題上的正反兩個方麵的曆史經驗和教訓,闡明了宗教的性質、內涵、根源;中國宗教的現狀、趨勢;宗教問題與民族問題的關聯;堅持獨立自主原則與抵製境外敵對勢力利用宗教進行滲透;處理宗教問題要反對和防止的傾向,以及處理一切宗教問題與貫徹執行宗教政策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等一係列的基本觀點。這是一個綱領性的文獻,是集中體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成熟的標誌性文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