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鄧小平理論有一係列相互聯係的重要原則和基本觀點。黨的“十四大”報告把這些觀點概括為九個方麵,中宣部組織編寫的《鄧小平同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綱要》,又在此基礎上概括為16個方麵。這些相互聯係、相互滲透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都是緊緊圍繞這個理論體係的主題展開的,全麵而完整地回答了所涉及的一係列基本問題。

    鄧小平理論是一個博大精深、內容豐富、結構完整的科學體係,是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但這並不是說它就是終極真理,構成了一個封閉的體係,更不是說它結束了對真理的探索過程。事實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還剛剛開始,這個理論僅僅是初步回答了這個事業的一些基本問題。作為一個科學體係,正在走向成熟。就是說這個理論的實踐和創立過程還不很長,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東西,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去進一步完善和提高,我們應該充分肯定這個理論在十多年的創立中所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實踐永遠是變化和不斷發展的,這個理論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探索、豐富和發展。

    二、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發展了科學社會主義。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創新和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科學地概括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說明了什麽是社會主義。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在消滅剝削製度的基礎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社會成員過富裕幸福的生活,並得到全麵的發展,這是科學社會主義創始人的初衷,也是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和要求。這些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的思想和觀點,在科學社會主義的文獻中,一再得到闡發或體現。鄧小平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堅持和繼承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總結社會主義的曆史經驗和新鮮經驗,深刻地、精辟地揭示出社會主義的本質,使人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社會主義本質論,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貢獻。

    第二,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解決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鄧小平根據什麽是社會主義的思考和當代中國國情的研究比較,係統地回答了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係列基本問題,形成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製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一整套正確的方針政策,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勝利道路。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也是鄧小平理論的靈魂。正是在思想路線上的一脈相承,鄧小平理論才把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個新的曆史高峰,推動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偉大發展。

    第三,改革開放使科學社會主義充滿了新鮮的活力。改革開放的思想理論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進行了改革,打破了幾十年來形成的僵化模式,使我國社會主義走上自我完善的發展道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快速發展,迅速地改變了我國的麵貌。對外開放打破了長期以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的對峙壁壘,使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由封閉走向開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