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作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新階段,不能離開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必須吸收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切成果,隻有這樣,社會主義才能始終保持蓬勃的活力,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發展。鄧小平對外開放的理論,從廣闊的世界背景中揭示了人類社會的開放趨勢,科學地指明了對外開放是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使我們對於社會主義與整個世界的關係有了全新的深刻認識。

    第四,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理論是對傳統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重大突破。傳統觀念把市場經濟看作資本主義社會固有的特征,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屬性。事實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裏也有計劃,社會主義社會裏也存在著市場。鄧小平根據當代世界的實際,以曆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認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鄧小平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從根本上解除了把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對立起來的思想束縛,對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成為我們黨製定政策的基本理論依據。曆史已經證明,我國在改革開放中,因為逐步縮小了計劃經濟,放活了市場經濟,才使我國的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一個偉大的創造,它在理論上的意義和實踐上的作用,將被今後社會主義的發展進一步證實。

    第五,鄧小平總結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中的經驗教訓,闡發了以依法治國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民主法製新理論,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又一重大發展。曆史上各個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是以黨治國。這當然是保證社會主義發展方向的一個重要條件。以黨治國,容易發展為以人治國,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產生破壞作用。我們既要建設社會主義的民主,又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使這種製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必須加強法製建設。依法治國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新經驗、新理論。

    第六,鄧小平的“一國兩製”理論,是在新的曆史條件下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創造。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成功地解決了曆史上遺留下來的香港和澳門問題,既洗雪了中國人民蒙受的曆史恥辱,又為世界上一些有類似問題的國家提供了經驗,為台灣和平回歸祖國懷抱開辟了道路。“一國兩製”的實行,充分顯示了社會主義中國的自信和力量。香港和澳門順利回歸祖國懷抱,是社會主義的中國同西方資本主義鬥爭的勝利,也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勝利。

    鄧小平理論萌芽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展形成於八九十年代,這正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世界上最困難最曲折的時代。90年代初,東歐的社會主義各國相繼發生劇變,蘇聯解體、共產黨垮台、紅旗落地,而社會主義的中國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曆史性的巨大成就,令全世界為之瞠目。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就,使科學社會主義沒有因為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的失敗而黯然失色,反而使科學社會主義旗幟更加鮮豔,這是鄧小平理論對科學社會主義的巨大貢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