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中的勞動價值理論是剩餘價值理論和整個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石,它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對於今天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發展的。我們應著眼於已經變化的新情況,根據新的實踐和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和勞動價值問題的認識,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我們必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前提下,根據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實際情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勞動和勞動價值論。隨著科技革命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特別是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來,工人階級隊伍發生了顯著變化,社會階層構成也有了新的變化,出現了由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等“六種人”所構成的新的社會階層。如何看待作為工人階級一部分的知識分子和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廣大人員的勞動?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商品價值是由哪些勞動創造的?管理、科研、技術開發、服務等是否屬於生產勞動以及是否創造價值?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不能回避的新問題。江澤民指出:“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的理論,揭示了當時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運行特點和基本矛盾。現在,我們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當時所麵對和研究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應該結合新的實際,深化對社會主義社會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研究和認識。”這一新論斷的提出,一方麵表明馬克思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並未過時,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另一方麵又表明馬克思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我們應該著眼於已經變化了的新情況,根據新的實際和新的實踐,深化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勞動和勞動價值理論的認識,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理論根據。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必須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重大方針,把勞動放在諸種生產要素的首位,充分肯定了勞動在經濟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更加強調了科技勞動和管理勞動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這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新發展。

    (三)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突出表現在提出了建立適應我國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經濟製度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理論,從而使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更加完善和成熟。

    提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和公有製實現形式多樣化理論,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方麵,鄧小平曾指出兩條根本原則。他說:“在改革中,我們始終堅持兩條根本原則,一是以公有製為主體,一是共同富裕。”江澤民對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了係統的論述。一方麵提出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製度,從而係統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製度理論。另一方麵又提出公有製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要努力尋找能夠極大促進生產力發展的公有製實現形式的理論,並對股份製和股份合作製等資本組織形式為社會主義所運用的理論問題作出了具體論述。江澤民指出,“我們幹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主體必須是公有製,這要堅定不移。同時,我國現階段的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必須堅持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鼓勵、引導非公有製經濟健康發展,這也要堅定不移。如果不把這兩個堅定不移統一起來,隻講一麵,就會脫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就建不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創造性還在於把鄧小平提出的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理論具體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在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中,黨對新經濟體製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日趨成熟,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是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製度結合在一起的,要充分發揮市場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市場機製和宏觀調控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重要內容,既要充分發揮市場的積極作用,使經濟活動遵循價值規律適應供求變化,體現競爭原則。又要努力加強和完善宏觀調控,促進經濟總量平衡和結構優化,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理論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創造性發展。江澤民提出了“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和“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理論。分配製度作為經濟製度的重要內容,是所有製關係在分配領域的貫徹和體現。以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製度決定了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的多種分配方式。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是社會主義分配理論的新突破,是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對多年來分配體製改革實踐認真總結的結晶,是對“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製度”的具體化。這不僅體現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生產力的客觀要求,而且適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中建立生產要素市場的客觀要求。

    江澤民還提出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十六大明確提出:“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發達國家都是在工業化之後推進信息化,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還沒有完成,已迎來信息化的時代。在我國,隻有大力推進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才能完成工業化任務。我們黨總結以往工業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堅決走一條主要依靠提高生產要素質量和使用效率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組合,通過技術進步和提高資金、設備、原材料的利用率等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新型工業化道路。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把控製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放在重要位置,走出傳統工業化過程中經濟發展以破壞環境為代價,先發展後治理的誤區,從而進一步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