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澤東在指導中國革命與建設過程中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豐富和發展

    毛澤東不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而且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開拓者。他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建立了豐功偉績,在領導社會主義建設中建立了卓越功勳。毛澤東經濟思想是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組成部分,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同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一貫重視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堅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和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中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經濟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一)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經濟綱領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深刻分析了當時及未來的經濟政治環境,提出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製度。他指出: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製度後,在中國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製度是不可能的。因為帝國主義不允許,軟弱的民族資產階級沒有這個能力,覺悟了的中國無產階級也不會同意。總之,國際國內的經濟政治條件決定了這條路走不通。在中國要直接建立社會主義經濟製度,徹底消滅生產資料私有製,也是不可能的。因為當時的中國還不具備這個經濟條件。當時阻礙生產力發展的是外國資本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還不是一般的資本主義,更不是一般的個體生產資料私有製。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在中國,第一步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第二步才是建立社會主義經濟。毛澤東將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製度的三項措施,明確概括為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官僚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三大經濟綱領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在經濟方麵的具體化,通過這三大綱領的實施,將在中國建立起新民主主義的經濟製度。

    (二)提出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

    毛澤東在科學分析國情的基礎上闡明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相當落後,現代工業比重極低。新民主主義中國的經濟構成中,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還有大量的私人經濟、個體經濟以及國家和私人資本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就是新的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經濟成分,並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社會經濟形態。毛澤東在深刻地分析研究國情的基礎上闡明了中國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國內矛盾和中國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

    1952年,經過三年國民經濟恢複和建設實踐,新中國的情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毛澤東提出,隨著社會主義因素的不斷增加,用十到十五年一步一步地逐漸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不是等十年或十五年以後再采用突變的方法向社會主義過渡。毛澤東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曆史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並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反映了中國人民走社會主義道路,建立現代化國家,走向共同富裕的理想和意誌。

    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主要形式,國家資本主義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在一個經濟落後的社會主義國家,資本主義是小生產過渡到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馬克思並不認為暴力的強製沒收是唯一的方式,他曾提出,用贖買的辦法擺脫資產階級,那是最便宜不過的事情。毛澤東根據馬克思、列寧的設想,結合中國實際,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實現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創造了一係列由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低級形式在工業方麵有加工、訂貨、統購、包銷,在商業方麵有經營代銷;高級形式則有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等等,達到了社會主義改造與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目的。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和平贖買,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最有特色的實質性內容。中國革命勝利後,毛澤東主張對資產階級的兩個部分,采取不同政策,即對官僚買辦資本實行沒收,對民族資產階級的中小買辦實現“和平贖買”等,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和平改造,在內容上堅持改造企業與改造人相結合,改造個人與消滅個人所屬階級相結合,這是中國特色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又一意義深遠的偉大勝利。

    毛澤東在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列寧關於合作化的理論,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農業合作化或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理論。毛澤東提出了“先合作化,後機械化”的指導思想,帶領中國幾億農民在土改後“趁熱打鐵”地開展了農業合作化運動。毛澤東在農業合作化的步驟、方針政策和具體措施上,提出了一係列獨到的見解,從多方麵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農業合作化理論。這一理論主要表現在:把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有機地結合起來;堅持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與搞活農業生產、促進農村生產力發展結合起來;堅持自願互利的原則,反對強迫命令;采取循序漸進的“三步走”步驟,即農業生產互助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完全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社。在領導開展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同時,中國共產黨在個體手工業中也開展了以手工業合作化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改造。對手工業的改造采取了“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在具體改造中采取了從供銷合作入手,逐步發展到生產合作的道路,采取的經濟組織形式是:從手工業供銷小組到手工業供銷合作社,再到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在整個過程中始終堅持說服教育、典型示範和國家援助的辦法。對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革命,創造了保持社會穩定和生產持續增長的奇跡。三大改造按照“多種形式,逐步過渡”的指導思想,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偉大開端。

    (三)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探索

    在中國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的時候,毛澤東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了實現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走一條中國自己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的新的曆史任務,提出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十分寶貴的思想源泉。

    在中國社會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候,由於國內外經濟、政治條件的製約,中國共產黨選擇了蘇聯模式作為樣板。但是,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蘇聯模式的高度統一的領導與管理體製遇到了嚴峻的挑戰,經濟建設中的問題不斷凸現出來。毛澤東在學習蘇聯經驗的進程中也覺察到了某些弊端,陸續發現了某些不適合中國國情的問題。於是,他提出了以蘇聯經驗為借鑒,探索適合中國情況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問題。他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但是,必須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對於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應當采取這樣的態度。他領導全黨和全國人民開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初步探索,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