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末20世紀初,列寧根據資本主義發展的新變化、新特點,提出了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的著名論斷,創立了帝國主義或壟斷資本主義理論,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在無產階級政權建立後,列寧又根據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確立了社會主義還不能消除而是必須利用商品、貨幣關係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理論,明確了社會主義在經濟上的主要特征是公有製和按勞分配。尤其是在新經濟政策實施過程中,經過艱辛的理論探索,列寧不僅極大豐富和拓展了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而且對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實現了一係列重大突破,從而奠定了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基礎。

    在中國,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中國特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相聯係,創立了新民主主義理論,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包括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係。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即節製資本、平均地權和保護民族工商業,就是根據舊中國當時的經濟結構和階級關係所作出的正確論斷,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建立新中國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根據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新特點和社會主義經濟體製改革的實際情況,創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本質論、初級階段理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理論、市場經濟理論等一係列重大理論的實踐問題,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推進到一個更新更高的階段。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的實踐中,再一次實現了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一係列創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黨的“十六大”提出的一係列經濟理論,如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確立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製改革等,又一次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時代在不斷發展,每一時代都有新的課題需要回答。當今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已發展到了一個嶄新階段,其經濟領域中都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迫切需要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正確分析,得出新結論,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與時俱進。這既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保持旺盛生命力,捍衛其在中國經濟理論的指導地位所必須;也是弘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品質所必然。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