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踐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變革動力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時代精華,它必須以時代性的內容去推進自己的發展。人類社會實踐的時代性變革,總是使作為觀念形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與人類的現實存在處於某種矛盾之中,現實總是要求並迫使理論更新自己的內容和形式,以適應和引導人類新的社會實踐活動。哲學不是純粹思辨的產物,任何一種真正的哲學都具有時代性的內容,都具有強烈的時代感。馬克思主義哲學隻有全麵地反映現實,深層地透視現實,理性地解釋現實,理想地引導現實,理智地反思現實,才能成為“時代精神的精華”。中國社會發展的實踐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內在驅動力。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中,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再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共同圍繞著一個時代主題——中國式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發展規律。它們一脈相承,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人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對社會主義社會發展規律,對共產黨執政規律有了更為深切、成熟的認識,有了更加客觀、準確的把握。

    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社會發展最基本的理論。但是對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之關係的認識,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進程呈現出一個逐漸深入、逐步發展的思想軌跡。這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認識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與時代的發展有關。中國社會主義剛剛建立,毛澤東難免會過多地強調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意義,甚至過分誇大生產關係的作用,在實踐中導致脫離生產力盲目變更生產關係、以生產關係的變革代替生產力發展的錯誤,最終遲滯了生產力的發展。鄧小平在深刻地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突出了生產力對於生產關係的前提性、決定性作用,依照生產力的根本標準處理生產力與生產關係乃至全部社會上層建築的關係,同時提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國共產黨第三代領導集體敏銳地洞察到現代生產力發展的新趨勢和新特征,更加注重從生產力的內在動力、內在發展要求方麵提出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問題,並進一步把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作為黨是否先進的根本標誌。這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進一步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國化。

    “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在以往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理論中,對於社會主義與人類文明的基本規律的關係,往往存在這樣或那樣的片麵性。例如,強調一元化,忽視多樣化;強調穩定,忽視變革;強調義務,忽視權利,強調集體,忽視個體;強調社會,忽視家庭;強調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特殊性,忽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人類各種文明成果的廣泛吸納和共存等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強調我們對生產力規律及其所決定的社會基本矛盾規律的依存性,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不同社會文明的廣泛吸納性和共存性,強調人民利益的廣泛性和對執政黨建設的先進性和前提性,為中國共產黨緊跟時代發展的進步潮流,登上時代的製高點,承擔起經濟全球化治理框架中中國的國家責任,建立了更寬廣的理論基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順應了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求,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它在繼承前人思想理論成就和全部曆史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地吸收了時代精華,深刻體現了用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指導解決中國現階段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過程中的重大創新。“三個代表”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曆史進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獨特貢獻;對於指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未來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和重要價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