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有一種宮廷藥方,叫定坤丹,專治婦人經血不調,有奇效。這種秘方並不外傳。

    掌櫃的忙問婦人既然是宮廷秘方,她怎麽會有?

    據婦人說,當年太穀縣監察禦史孫某,因他的母親也得了這種病,賄賂了太醫,從太醫院抄出此方,卻被太監李公公發現。她與李公公平時關係要好,從他手裏得到此秘方。由於怕此事敗露,她一直不敢對任何人講,後來出宮,即使得病也不敢輕易用這秘方。而現在,時過境遷,她又有病在身,恐怕已經不久於人世,這才想到藥店來……婦人講述完後提出如果要拿出秘方,得有個交換條件,就是她交出秘方後,得免費送種藥。

    財東姚氏認準婦人說的是實話,答應了她的要求,得到這一秘方。從此,定坤丹開始由廣升藥店源源不斷生產出來,藥效極好,於是聞名於大江南北,使該店獲益不小。廣升藥店抓住這個機遇,積極擴大定坤丹銷售市場,由原來的山西、河北、河南、廣東等地,又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

    廣升藥店還有一種有名的藥叫龜靈集,據說龜靈集是明朝方士進獻皇帝的一種長生不老藥。後來由方士陶仲文的義子太穀縣陶某將配方抄出,又經太穀藥鋪修改定名為龜齡集,從此流傳於世。當然說此藥能長生不老純屬方士騙人,但是此藥確實有增進人體新陳代謝,調整各部機能,加強血液循環,滋養補腎作用,尤其是對年老體虛者療效良好。

    龜齡集和定坤丹這兩種藥加工嚴格細密,采購的中草藥或配方一定要上乘藥品。這兩種藥,人參一定用高麗參或老山參,其他不用。鹿茸一定要用黃毛茸、青茸,不用西茸。因為前者毛細、皮紅、味好;後者毛長、瘦老、氣味不純。藥店隻進好貨,不進次貨。精工細作,藥品質量上乘。在國內的禹州、祁州兩大藥材中成藥市場上,隻要是注明廣升藥店的龜齡集和定坤丹,沒人會懷疑藥品的質量問題。

    煉製龜齡集的銀爐據說鹹豐二年(1852),太平天國派軍北伐時,天王洪秀全曾命北伐軍攻占山西後要保護好這一藥店,後來北伐軍因孤軍作戰失敗,天王關於保護好太穀廣升藥店的命令未能實現。可是由此可以看出,廣升藥店出售的龜齡集和定坤丹影響深遠。

    藥店從嘉慶年間改組後,到光緒初年是它的迅速發展時期。當時漢口是川廣藥材的集散中心,懷慶(今河南沁陽)是生地、山藥等藥材的主要產區,廣州是中西藥品的進出口岸。藥店先後在漢口、懷慶、祁州(今河北安國)、禹州(今河南禹縣)、廣州等地設立了分店。同時自製銷售的丸散膏丹也發展到十多種,如治霍亂的“麝雄丸”、治瘟疫的“玉樞丹”等均負盛名,銷路很廣。至於前麵兩種藥更是該店生財的靈丹妙藥,盡管這兩種藥當時產量較低,龜齡集年產僅500瓶,定坤丹年產僅300盒,因價格極其高,每瓶(盒)平均需銀2兩左右,使該店收益不小。

    光緒四年(1878),藥店又進行了一次改組,藥店更名為廣升蔚,資方包括杜、段、申氏等,而藥店實權被段氏所掌握。光緒十一年(1885),該店的資方內部產生矛盾,又進行了第三次改組。申氏帶領其他股東退出,另組成廣升藥店,或稱廣升遠藥店,從此兩廣升分道揚鑣,各奔前程。廣升遠首任經理申守常精明強幹,藥店在他的主持下發展很快。雄厚的資本是經商的物質基礎,申氏首先設法吸收遊資擴充藥店資本,接著積極向外擴展開設分店,如在營口、濟南、重慶、煙台等地也都設立了分店。此外積極擴大龜齡集、定坤丹的銷售市場,使這兩種藥的銷售地區由原來的山西、河北、河南、廣東等地又擴大到東北西南各省和南洋一帶。有人估計,廣升遠從成立到1930年盈利在70萬銀兩以上。但是,廣升蔚卻與廣升遠相反,由於經營不善,每況愈下。光緒三十三年(1907)吸收太穀巨商申某入股資金9000兩,又將店名改為廣升譽,但是藥店經營並未改善,仍然連年虧損。1918年再次改組,更名為廣升譽(正記)藥店,終因經營不力,與廣升遠相比營業一直處於劣勢。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