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院 宋家屋 冀家老宅

    榆次聶家店王家:榆次的富商不止是常家一家,清代榆次人去外地經商,富室大家層出不窮。

    早在明朝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年間,榆次聶家店王家就拋出巨資,把他的商號開設於全國各地,華北、西北、東北、河南、山東,直至大江南北都有王家的字號。其買賣大得驚人,店鋪共有200多個,而且大都生意興隆、財源滾滾,曆經明、清至民國長達330餘年。據說在榆次聶家店這個小村子裏,各地店鋪向王家送交銀子的騾馱要排隊等候,這長隊能從聶家店村裏一直排到村外的聶家店灘上。有時,送回來的銀子是哪個店鋪的收入,都不大容易弄清楚。這是誇張的說法,但王家財源之廣是可以想見的。據史書記載,榆次聶家店王家進貢乾隆皇帝銀子一趟即48萬兩,皇帝賞戴花翎,封為前清的護國公。到鹹豐、同治、光緒年間王家的當鋪就遍及全國各地了,總數達數十處之多。此外王家還有典當行,棉花、綢緞、布匹行,金銀、雜貨、煙店樣樣都有。在榆次小城內也有王家十幾個店鋪。在當時的榆次街市王家占了統治地位,但與王家在外地的商號相比僅僅是一小部分。王家的買賣主要在外地,主要賺外地的錢。

    榆次大張義村宋家:宋家起家於清朝光緒二十一年(1895),榆次大張義村年僅17歲的宋繼宗繼承父親遺誌在榆次城內開設“吉”字號工商企業,站穩腳跟以後,他又用“串蔓子”的辦法,舊企業資助新企業,新企業獲利後再資助更新的企業,很快在榆次城內開設了10個商號,5個工業企業,買賣已做得夠大了,他沒有以此為滿足,而進一步發展。他成功地運用了集資這種發展企業的最佳籌集資金的形式,解決了東夥之間、商人之間、企業之間的各種矛盾,把目光放到全國各地和國際間的貿易上,也把目光放到北起黑龍江,南到長江兩岸,東至天津、北京、上海,西達蘭州、西安的大半個中國的遼闊土地上,共開辦“吉”字號企業53處,店職員達到1000多人,他把這些企業管理得有條有理,興旺發達,獲利豐厚。

    還有一個榆次六堡村商人賈繼英,當年在太原經商隻有25歲。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倉皇出走之際,賈繼英客觀分析形勢後,斷定清王朝不會滅亡。於是慨然應允將30萬兩白銀借給難中皇室,受到慈禧太後賞識。因此,後來賈繼英29歲時擔任了大清銀行行長。這雖然不是經商發跡,卻也是憑著榆次商人的遠大目光。

    富裕起來的榆次晉商修建起闊綽的大院介休冀家:冀家是宋代從山西臨晉縣遷入介休的,後又遷入介休北辛武村。冀氏是大戶,支派多人口眾,有很多遷入外省。冀氏大約是在清乾隆年間開始發跡的。在冀國定時期,他們的商業已相當可觀,其家產有銀300萬兩。道光年間,冀氏在湖北樊城、襄陽等地的商鋪有70多家,經營以當鋪為主,還有油坊、雜貨鋪,其中資本在10萬兩以上的商號有鍾盛、增盛、世盛、恒盛、永盛當鋪和平遙謙盛亨布莊。這時,他們有資產達300萬兩。但他們富後不願露富,冀國定為掩飾其富,在門楣上寫道:“處世無才惟守拙,榮身有地不求寬。”他是冀氏單傳,到他年過40歲後,又無繼承人,就繼娶了四房馬太夫人,生下五個兒子。國定去世後,因為兒子太小,冀家內外事由馬太夫人打理,馬太夫人有相當大的才幹,足不出戶就能把冀氏商業上的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據說平遙縣開標時,如果馬太夫人不到,就不開標了,因為大家不知道她是放還是收。

    冀家大院在鹹豐年間,馬太夫人曾為五個兒子分家各立門戶,從此冀家就有五信堂之稱。冀氏所經營的商業,除平遙布莊(後改為票號)歸五堂共有外,其餘均分給各門,加上他們在分家後又新設的商號,各門的情況是:以公(悅信堂)分到增盛、廣盛當鋪,此後又在直隸大名府設當鋪、顏料莊數家,在介休張蘭鎮設悅盛昌、悅來號錢莊,又在湖北通過當鋪放賬兼並了部分土地。以廉(必誠信堂)分到鍾盛、益盛當鋪,後在介休鎮又設謙盛晉錢莊,在平遙縣設寶興成綢緞莊。以中(立信堂),分到恒盛、文盛當鋪,後在介休又設恒盛茂商號。以和(敦信堂)分到永盛、星盛當鋪,後在湖北樊城又設鼎順、永順兩個當鋪,在北京設仁盛當鋪,在庫倫(烏蘭巴托)、喇嘛廟和張家口等地設恒順發等皮毛商號,又在介休萬戶堡購買土地二頃多,在洪山購買水地一頃多。以正(有容堂)因同馬太夫人在一起,分家產時隻分到世盛當鋪,另有現銀10萬兩,後在祁縣設天聚合茶莊。以正是秀才,據說為考舉方便,在平遙設其德昌票號(兼營布匹),在太原設其昌永綢緞莊,在晉祠設其世昌、其昌泰雜貨莊,號稱四杆旗(其),並在晉祠購稻田四頃。五信堂除在外購買土地外,還在原籍本村共有土地30多頃,占全村土地的三分之一。

    冀家老宅的建築格局按五行八卦布置,整個宅院最有特色之處在於平麵成鯉魚跳龍門狀——五截四院,形似一條鯉魚。冀家老宅經曆代增修重建,呈現出元、明、清三代不同的建築風格。整座宅院布局嚴謹,造型簡樸,少有雕飾,顯露出古樸獨到的風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