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初年,以廉、以中各以銀30萬兩建大宅院,以正用銀10餘萬兩購買了北辛五村破產財主閻百萬房舍,以和花費10多萬兩新建房舍和花園。冀氏房屋裝潢富麗堂皇,十分講究,又在北辛五村開設雜貨、肉、藥、當鋪,以方便他們的生活需要。冀氏十九世靈哥是冀氏家族中的紈子弟,他是冀以公的長子,名惟聰,靈哥是乳名。他自幼嬌生慣養,長大後奢侈浪費,揮金如土,過著珍珠如土金如鐵般的生活。介休張蘭鎮每逢農曆九月二十日有廟會,靈哥與介休二大王(郭可觀)各養一戲班,比賽哪個戲班的戲唱得好。他又與北賈村侯奎比賽跑馬車,壓死人後,行賄地方官吏,竟然逍遙法外。

    冀氏商業從鹹豐時期因為戰爭遭受損失。太平天國起義爆發後,冀氏的商號被毀掉十幾家,資產損失差不多大半。馬太夫人從兩湖調回五六十萬現銀到山西,資本向北方轉移,並在天津設立當鋪,又向朝廷捐納十萬兩。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冀氏在北京、直隸的商號被毀過半。1900年,冀氏在天津和北京的當鋪被搶掠燒毀,冀氏在平遙、介休的錢莊票號倒閉,損失150萬兩白銀,冀氏商業從此衰落下去,到光緒時,他家人丁稀缺,1900年前,五信堂中隻有冀以和一人在世。庚子事變後,男子隻有惟清,女性隻有惟聰小女兒在世。冀氏商業衰落後,由他倆代表各處清理債務。

    冀家琉璃牌坊 李家堡怎比得靈石大宅

    平遙李家:他家原來是陝西漢中人氏,元朝時因祖先任官落戶到山西,他家第一家商號是開設在達蒲村的“西裕成”顏料莊,經過乾隆、嘉慶兩朝,商業利潤大增。道光年間,在經理雷履泰的策劃下,西裕成顏料莊開始轉為兼營票號,開始進行匯兌業務,日趨繁榮。道光初年遂將其改為專業匯兌業務的日昌票號,成為我國曆史上第一家票號。自從創辦票號後,利潤豐厚,日進鬥金。李氏於1821年在達蒲村新蓋高樓院三處,鹹、同年間又投資新設商號十多處。他以日昌和謙吉升票號為中心,在平遙縣城設有日裕、日厚、日通錢莊及日布莊和日貨棧,在天津設有東如等店。李氏所設的錢莊在平遙縣錢業中曾操縱行市,稱霸一時。日昌票號創始時,當家財主是李大全,大全去世後,由他的兒子箴視主持,他的弟弟箴言有瘋癲病,人稱李二魔子。箴視死後由箴聽的兒子五典管理家業。投資商號錢莊,李家以日昌票號為中心,擴大投資,新增商號多處。李家為了榮宗耀祖和提高家族的門庭地位,花了許多銀子竭力攀交權貴,提高門庭。通過捐輸,獲取虛銜。如李大全在世時,捐銜千總,去世後他兒子為他捐了知府加四級誥封通奉大夫,又為其祖父、曾祖父也捐了虛銜。李家男性多捐有文武官銜,女性也封為宜人、夫人,後來嫁女娶媳也講究門當戶對。

    李家從事商業,所獲利潤除一部分繼續擴大商業投資外,又購買土地。李家發財後,將錢財主要用於蓋房置地,他們在平遙達蒲村修築有四座輝煌巍峨的大院,每座都是三串院,分東西廂房,前庭後院,樓閣相輝,庭榭互映,四座大院又連接在一起,村民稱之為李家堡。

    李家其餘錢財都用於奢侈生活上,他們為了滿足生活需要,又在達蒲村開設雜貨、綢緞、藥、幹果、肉、水果、成衣、理發等店,村中人說,領的是李家本,吃的是李家飯,賺的是李家錢。李家後期揮霍浪費非常嚴重,李家雇有許多傭人,僅老媽子、丫環、保鏢、護院就有數十人。李家人生活也是晝夜顛倒。白天睡覺,黑夜打麻將、吸鴉片。吃飯也是想吃就隨要隨到。有時廚師因灶火火力不旺,就把饅頭蘸上油扔進灶火裏,以應付李家人要求。

    從光緒末年起,李家的商號票號錢莊已經出現虧損。辛亥革命後,虧損更為嚴重,債主已逼上李家門上,當時,主持李家商號和家業的是李五峰。他怕債主逼債就把家裏藏的許多財物寄放在內兄趙氏家中,自己也躲藏起來不見人。後來,逼債的風勢減弱,李向趙氏索取寄存的財物時,沒想到趙氏抵賴不承認有寄存一事。李五峰氣急敗壞要到衙門告狀,又怕招來債主逼債,不得已隻好忍氣吞聲,吃了暗虧。最後顯赫一時的日昌於1914年倒閉,財東李氏隻落得個窮困潦倒的下場。

    靈石靜升王家:王家祖先是元末來自太原的一戶佃農,他叫王實,字誠齋,生一子名秀。王實初居靜升時,以佃耕為主,空閑時墾荒自耕,年王家大院大門長日久,漸漸有了幾畝薄田,成為自耕農。他除了種莊稼外還兼營豆腐坊。他做的豆腐堅而不硬,嫩而不酥,加上他誠實和善,童叟無欺,因此,當地人都願意買他的豆腐,豆腐生意做得十分紅火。進入明代後,王家自己買了土地,又兼營工商,家道漸興。王家從第十世起,有人開始經營棉花雜貨和典當行業,但屬初創時期,不具規模,未形成主業,家族仍以農耕為主。王家在農耕經營的同時,十分注意教育,其家族從八世起讀書人逐漸多起來。至明中後期,王家代代有學士、文人和官員出現,儼然成為當地一大戶望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