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票號 濟商民 天下匯通

    日昌開基業 平遙古城

    日昌創票號 千載流芳

    有一首清代《京都竹枝詞》描繪晉商艱難經營:

    赫赫聲名各各行,

    高車駟馬也經商。

    休忘客貨難銷售,

    四季標期恐斷腸。

    晉商經商活動有兩個明顯特征:一是聯號、分號遍及國內許多城鎮,二是多數商號從事長途商品販運。因為是長途販運商品,商品流轉和資本清代山西的鏢局周轉慢,墊支資本數額大,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往往求助於社會借貸。此外,各地商號年底結算贏利時需要將銀兩由外地運回山西總號,統一結賬分紅。在經營活動中總號與分號之間、分號與分號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資金的調度,也離不開運送現銀和匯兌。晉商經營活動對借貸和匯兌的要求特別迫切,因而他們便創辦了賬局和票號。

    賬局是在清乾隆年間出現,在票號成立前,由賬局經營存放款業務,賬局隻在一城市或城鎮設立,不在其他地方設分支機構,隻經營存放款業務而不經營城市之間的匯兌業務。因此,當時各城市間的貨款清算依舊依靠運送現銀來解決。為減少商旅運送貨物和現銀途中丟失的風險,在北方又興起一種行業叫鏢局,所謂鏢局,是由有武功之人開設的代客護送物資或現銀的行業,它雇用武藝高強者為鏢師,為沿途商旅提供安全保衛,收取相應的費用。但是當各城市間商品流通頻繁、貨幣流通量增大時,鏢局運山西鏢局舊址輸開支浩繁,費時誤事又不安全,鏢局運送現銀已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迫使外出經商的晉商不得不尋求新的辦法,這是清代年間晉商一手創造票號的背景。

    票號又稱票莊或匯兌莊,是一種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有關山西票號的起源,有一段唱詞最為流行:

    莫打鼓來莫打鑼,聽我唱個因果歌!

    那李闖逼死崇禎帝,那文武百官一網羅。

    那闖將同聲敲金烙,霎時間金銀堆積滿岩阿。

    衝冠一怒吳三桂,借清兵驅“賊”出京都。

    “賊”兵舍下金銀走,馬上累累沒奈何(金銀大塊名)。

    一路追兵潮湧至,把金銀向山西境上掩埋過。

    “賊”兵一去不複返,農夫掘地富翁多,

    三百年票號稱雄久,不成文法孰磋磨。

    實際上,山西票號並非一夜出現的,它是清代隨著商業社會發展出現的一種金融機構。中國開辦最早的票號是日昌票號。道光三年(1823)農曆正月初一,這是晉商發展史上劃時代的日子,就在這一天,日昌票號正式成立了。票號的首創人雷履泰,生於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山西平遙縣洪堡村人,雷履泰祖上居住在平遙細窯村,後來搬入城內。雷小時候家境貧寒,自幼在私塾讀書,後棄儒經商,受雇於人稱“李二魔子”的李箴視家,他秉承了平遙人精明幹練的品性,進入西裕成商號工作後,很受東家賞識,在道光初年,年紀輕輕就當上了西裕成在京商號的大掌櫃,他經營有方,商號生意井井有條,平遙城同時注意處理好與各界朋友的關係。西裕成早期是一個頗具規模的顏料製作和販運相結合的商號,製作顏料(銅綠)的紅銅需到四川重慶采購,經過漢口中轉運回山西。平遙縣農村製作顏料的作坊很多,他們在城內開設總號,北京外城草場十條設分店銷售,這個商號在北京、天津、漢口、重慶等地設有分莊。在北京的平遙商人相當多,由於達蒲村李家樂於交際,西裕成顏料商號就成為在京平遙商人常來常往的地方。在京經商離家遙遠,而養家口,給家中老小捎錢,成為商人最為頭疼的事。那時候雖有鏢局專門負責運送財物,但鏢局費用昂貴也不安全,一般小本商人是不敢企望鏢局運送銀兩,西裕成顏料作坊和分號之間有專人往來運貨聯絡,與李家有親戚朋友關係的平遙商人,就委托西裕成給他們家人捎錢、捎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