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帽合茶發展為磚茶,旅蒙商在湖北羊樓洞一帶建有數十家磚茶加工作坊。製法一開始很簡單,將茶葉放在蒸籠中架鍋蒸後,倒入模型中,放在木架壓榨器中借杠杆力壓榨,等汁水壓幹後,拿出放在樓上自然幹燥。主要產地在湖南,大盛魁裝磚茶的箱子大小是固定的,有一箱裝36塊的,名三六茶,專銷張家口。有一箱裝24塊的,名二四茶,專銷歸化、包頭等地,烏裏雅蘇台、科布多等地蒙民最喜歡喝。另一種是每一箱裝39塊的三九磚茶,大盛魁每年運往蒙古等地的三九磚茶約4000餘箱,每箱值銀十二三兩,總值達五萬銀兩左右。

    它銷售的生煙,主要產地在山西曲沃縣。生煙有一定的包裝,每囤180包,每包重10兩,大盛魁每年銷往蒙古的生煙有1000囤,每囤生煙價值銀二十三四兩,總價值銀二萬三四千兩。

    每年銷往蒙古的綢緞有4000匹,洋布和斜紋布共6000匹。綢緞中以曲綢為大宗,曲綢以河南曲綢質地最好,布匹中斜紋布約占五分之四,因斜紋布耐用,很受蒙民歡迎。

    糖,每年為1萬餘斤,以冰糖為主。紅糖產於廣東,白糖、冰糖產於福建。

    每年運銷到蒙古的鐵器很多,鐵鍋來自山西之晉東南和盂縣,鐵鍁來自山西榆次,鐵條來自山西長治。

    蒙古靴子,每年運銷蒙靴1萬多雙,都是香牛皮製作,品種有:全雲(花紋)靴,每雙銀12兩;納悶靴,每雙銀8兩;四忘靴,每雙銀3兩。

    木碗,每年運銷價值銀1萬餘兩的木碗往蒙古,木碗產自山西五台山和嵐縣。蒙民喜歡木質餐具,因為便於攜帶,喝熱奶和熱茶不燙嘴。

    藥材,銷售到蒙古的藥材有兩種,一種供喇嘛治病用,按照72味、48味、24味分包裝成藥包,用蒙、漢、藏三種文字注明藥名和效用,另一種藥是灌牲畜用的。

    牲畜,大盛魁從蒙古販運到內地市場的主要是羊和馬,據說每年販運羊最少有10萬隻,最多可達20萬隻,每年販運馬最少有5000匹,最多2萬匹。

    草原上的馬群凍羊肉,大盛魁因冬季沿途水草少,趕運活羊到內地比較困難,便販運凍羊肉到北京等地。運銷凍羊肉的辦法是將羊宰殺後,剝皮去頭蹄五髒,僅剩兩張肉板,剔去骨頭,卷成肉卷,晚上把肉放在席子上,一夜凍好後將肉放在冰房裏,所謂冰房就是四周和頂子用木板搭起,房內的地上潑上冷水,放上冰塊。運銷時將肉從冰房取出包好,不讓透風以保持肉的鮮美,然後用車輛、駱駝等運往銷售地。

    大盛魁用賒貨、放貸等辦法與獵戶進行獸皮交換,獸皮一般以貂皮為單位進行折算。大盛魁還結交清政府官吏,在官員每年挑選貢皮時,大盛魁也派人參與其中,並借此獲得上等獸皮,因此大盛魁在經營獸皮方麵頗有優勢,利潤也高,獸皮多運往大同加工,製成珍貴皮貨運銷內地。羊皮大部分走順德府和交城縣,羊毛多銷往山西左雲、右玉、渾源等地,牛皮多運銷張家口。

    大盛魁商號銷售商品主要不是靠開設鋪麵在櫃台上做生意,而是采用人稱“貨房子”的駱駝隊在草原上進行流動貿易。貨房子分為批發和零售兩種,批發的包括帳篷1頂、商人和馱工20餘人,駱駝和馬200多頭,狗十幾隻。大盛魁在蒙地做生意要求夥計:

    學會蒙語串人家,做買賣要送到蒙古老鄉家。

    態度要好腿要勤,幫助蒙古老鄉做營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