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賈曉燕

    陝西,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我們的遠祖很早就在這裏繁衍生息,為生存發展而辛勤勞作,英勇搏鬥,在中國曆史上寫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並因而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古塔建築就是其中值得自豪的部分。

    塔,源於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堵坡”乃印度梵文“stupa”的音譯,“塔坡”則是巴利文“thupa”的音譯,意譯均為“墳塚”。後根據巴利文“塔坡”的音譯,逐漸演變,簡稱為“塔”。由於佛塔這一建築形式在我國日益民族化和世俗化,也賦予“塔”字以新的內涵。

    我國造塔始於何時?佛教在公元1世紀傳入我國,佛塔建築隨之傳入。據《三國誌?吳誌?劉繇傳》記載:笮融於東漢中平五年至初平四年(188~193年)在徐州建造了一座“以銅為人(指佛像),黃金塗身,衣以錦彩,垂銅盆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餘人”的寺塔。我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磚塔,當推河南登封縣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從我國建造第一座塔,經過不斷地演變發展,已創造出用各種材料(磚、石、木、鐵、銅、金、琉璃等)建造的各種樣式(樓閣式、密簷式、喇嘛塔、金剛寶座式、幢式等)、各種類型(佛塔、舍利塔、風水塔等)的塔,至今還留存有2000餘座。

    在陝西,據文物普查資料顯示,全省現存的各種類型、質地的古塔300餘座,我們對其中212座塔進行了實地調查。它們分布在全省55個縣、市,多集中在關中一帶,共計117座,其中西安地區52座,陝北的延安、榆林地區55座,陝南的漢中、安康和商洛地區40座。從這些古塔的建築時代來看:以唐、宋、明、清四代居多,共160座,其中唐代23座、宋代21座、明代58座;其他時代為數較少。以用材來分:磚塔占絕大多數,計136座;其次是石塔,約40餘座,大多分布在陝南和陝北。就類型看:樓閣式塔占大半,計107座,且多數中空可登;除樓閣式塔之外,還有密簷式塔16座、喇嘛式塔18座;其他如幢式塔、複合式塔等,則為數不多。

    唐代是我國曆史上的大統一,大開放,經濟文化大繁榮時期。當時崇尚佛教,寺塔林立,全國佛教寺院達4600餘所。僅都城長安城內,佛寺多達109座,而且大多規模宏大。陝西現存的古塔,即使是宋、明、清時期建造或重修,若追溯其所在寺院的初創年代,大多都能找到唐代的曆史蹤跡。

    陝西唐塔多數已成為中國建築史和佛教史上的重要遺存而名揚於世。大雁塔作為追念玄奘法師的遺物和樓閣式磚塔的典型,名聞海內外。小雁塔則是唐代高僧義淨在薦福寺譯經時所建,作為密簷式磚塔的優秀典型,備受推崇。香積寺內的善導塔,本來就是善導弟子為其建造的紀念塔,至今還是海內外佛子尊崇膜拜的聖跡。這座塔因其兼具密簷式和樓閣式兩種特點而受到重視。此外如被尊為華嚴宗初祖的杜順,佛教史學家、律宗南山宗的創始人道宣,他們的靈骨塔和衣缽塔,還有玄奘與其高足弟子窺基、園測的三座墓塔,都成了人們瞻仰的紀念建築物。其中玄奘塔被公認為我國現存最早的一座帶有磚雕鬥拱的佛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