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唐塔,多建在關中地區環境優美的深山、原畔。現存的23座唐塔,除戶縣草堂寺鳩摩羅什塔為一座亭閣式石塔外,其餘均為樓閣式或密簷式磚塔。這些磚塔,不論是樓閣式還是密簷式,都有以下共同特點:第一,平麵都為方形;第二,都是疊澀出簷,疊澀收頂;第三,塔上門洞或龕都用發券的方法做成拱門;第四,除興教寺和華嚴寺四座墓塔外,其餘內部均為空筒結構,以木樓板隔出層次(多數樓板已毀)。

    唐代樓閣式磚塔,多數為7層或9層,以嚴格的比例關係,逐層收減高寬,形成有力的直線輪廓。塔身仿木構部分,都用磚隱起柱、枋和簡單的鬥拱,簡潔明快。並且多數以方形隱柱將各層分隔成開間。一般層間無窗,隻有澄城縣的精進寺塔和富平縣的萬斛寺塔等少數幾座,在部分層間門洞兩側做出假窗。

    密簷式唐塔,一般是13層或11層。都在第一層高高的塔身上,將密集的塔簷,以收分的緩急,形成優美的外形輪廓。層間不施仿木構件,也不設窗,樸素自然。

    宋代是在我國曆史上經過分裂局麵之後的又一次統一時期,經濟文化曾一度穩定發展,佛教趨於中國化和世俗化,各地普遍修寺建塔,是我國磚塔發展的高峰時期,修建了不少磚身木簷結構的塔。同時還建有琉璃塔,鑄造了鐵塔。

    陝西現有宋塔,多數以高大完整的形象留存於世,大部分高度在20米以上。其中有14座坐落在縣城,成了這些縣的文化景觀和標誌。這些塔全部為磚建,而且除個別外,皆是仿木樓閣式塔。其外部輪廓,多數下部呈直線向上,接近收頂處,以緩和的曲線內收,整體外貌顯得挺拔俊秀。底層平麵由方形向多角形發展,八角形最多,占一半以上,有少量六角形和方形,內部中空的居多。與唐塔相比,塔壁增厚,塔室麵積縮小,外壁、梯道、樓層三者結合在一起,在空心之間增加了橫向結構,使之更加堅固。

    陝西宋塔,普遍按照木構件的樣式,用磚雕造成型,拚砌在塔上。多數施瓦茸式出簷,用磚做出瓦口、飛椽和簷椽,簷下做鬥拱,繁複碩壯。層間做出仿木假門、假窗,並飾以各種花紋圖案。各層下部砌出平座、欄杆。做工精細、規範。突出地顯示了時代特點和地方風格。

    明代,是我國又一個大一統時期,磚石建築有了長足的發展,至今還留存不少規模宏偉、金碧輝煌的建築物。由於明王朝的崇信和提倡,佛教又處於一個鼎盛時期,建造和整修了很多寺塔。

    陝西現存古塔,明代建造的最多,近60座。約占陝西現存古塔的30%,不僅數量多而且趨於多樣化。一是建築用材多樣化。雖然磚塔仍是主流,但石塔、木塔、琉璃塔和鐵塔大量增加。如三原崇文木塔,形製古樸、風格別致;延安琉璃塔豔麗多彩,圖案豐富精美;鹹陽鐵塔,雄偉峻峭,高達21.5米,外為鑄鐵,內為磚砌,塔壁上鑄造的力士像威武莊嚴,極為生動。塔內部中空,可沿磚台階登至頂層,這在鐵鑄塔中,尚不多見。二是類型多樣化,形態多樣。除樓閣式、密簷式,尚有幢式塔,以及形態各異的喇嘛塔。三是平麵和內部結構多樣化。平麵方形、八角形、六角形都各占一定比重。喇嘛塔底平麵呈折角方形。內部有中空、實心、下空上實和下實上空等多種。此外,層級的種類也極多,從1層到13層,除9、10、12這三種層數之外,其他各種層數的塔都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