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春玲

    隴西郡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郡之一,據《秦始皇傳》記載:“狄道古城,隴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又據《臨洮縣誌》記載:“秦昭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始置隴西郡,郡治狄道(故城在今甘肅臨洮縣西南),轄境西至洮河,東至隴山、隴南大部分地區,先後以圭、冀、?狄諸戎之地,建置上?(故城在今甘肅天水市西南)、冀(故城在今甘肅甘穀縣南)、?道(故城在今甘肅隴西縣東北)、狄道等九縣。”由此而知,隴西郡始置於戰國時期,郡治狄道。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仍為三十六郡之一,漢晉仍沿之,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改郡為州。

    秦朝,據《隴西縣誌》記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統一中國後,分全國為三十六郡,郡下設縣。”隴西郡治狄道,轄狄道、上?、冀縣、西縣(故城在今甘肅西和縣一帶)、?道、首陽(故城在今甘肅渭源縣東北)、?罕(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區)、臨洮(今甘肅岷縣)、下辨(故城在今甘肅成縣西)等九縣。

    西漢,據《漢書?地理誌》記載:“隴西郡,秦置。戶五萬三千九百六十四,口二十三萬六千八百二十四。縣十一:狄道、上?、安故(今甘肅臨洮縣南)、氐道(故城在今甘肅禮縣西北)、首陽、予道(今址不詳)、大夏(今甘肅廣河縣)、羌道(今甘肅舟曲縣)、襄武(今甘肅隴西縣東)、臨洮、西縣。”又據《元和郡縣圖誌?隴右道》上記載:“漢武帝降匈奴……分隴西置天水郡。昭帝六年,分隴西、張掖以為金城郡”來看,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將上?從隴西郡劃分出來,又分置了天水郡,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分置金城郡。新莽(公元9~23年)時,改狄道縣為操虜縣,隴西郡治操虜。

    東漢初恢複隴西郡,郡治仍在狄道,將上?、西縣劃歸漢陽郡(明帝永平十年改天水郡為漢陽郡),羌道劃歸武都郡,撤予道。《後漢書?郡國誌》記載:“隴西郡,秦置。十一城,戶五千六百二十八,口二萬九千六百三十七。狄道、安故、氐道、首陽、大夏、襄武、臨洮、?罕、白石(故址在今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區之南)、鄣(故址在今甘肅鄣縣西南五裏處)、河關(故址在今青海同仁縣)。”

    三國時期,隴西郡領八縣,魏文帝黃初元年(公元220年),隴西郡置襄武。西晉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由隴西郡分置狄道郡。東晉至隋時(公元317~618年),隴西郡治襄武,領九縣。

    隴西郡自戰國時建置,到唐初改為州,曆時近九百年。其間,隴西郡治在狄道有500年曆史,在襄武有400年曆史。

    隴西郡的命名,與山水有關,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河水》中記載:“洮水又北經狄道故城西,闞?曰:今日武始也,洮水在城西北流,又北,隴水注之,即山海經所謂濫水也。水出鳥鼠山西北高城嶺,西經隴坻,其山崖崩落者,聲聞數百裏,故揚雄稱響若坻頹是也。又西北曆白石山下……濫水又西北經武街城南。又西北經狄道故城東。百官表曰:縣有蠻夷謂之道,公主所食曰邑。應劭曰:反舌左衽不與華同,須有譯言乃通也。漢隴西郡治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應劭曰:有隴坻在其東,故曰隴西也……濫水又西北注於洮水……”。其地理位置與今臨洮縣的地理位置基本相吻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