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範欽老人的後代此時一定非常清楚,萬兩白銀是對所有權任意地享受;而滿樓藏書則是世代艱苦地承擔天一閣不朽性的義務。當我把這個“故事”告訴我的大學同學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為什麽老人不把萬兩白銀,萬卷藏書一分為二,然後公平地傳給自己的子孫呢?

    細細琢磨,看來這正是範欽老人高明之處。萬兩白銀不過是勞動量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存在,擁有它雖是一種快樂,消耗它也無疑是一種享受。但擁有它的人,不會認為這是祖先的遺物,而是自己的所有。萬兩白銀的消費享受不過須臾光陰,一旦去將永不反。這倒並不是說擁有它的後代沒有斂財的本領,而是說授予者的子孫消耗了先輩對子孫繁衍興旺的無限希望,從此失去了先輩心靈家園的安慰。隨著心靈上祖先與後代子孫距離的不斷加大,不出數代,這一支的後代便泯滅在了億萬人海之中。

    而這一樓藏書它卻是一種家族文化的象征,對於他不朽性的囑托,正是對家族香火永繼的間接期望和直接手段。的確,承擔義務需要勇氣更需要實力,藏書需要編定,閣樓需要修繕,更要防止偶然性地火災發生。但隻要他的子孫能夠承擔下來並矢誌不渝的遵照先輩囑托一代代傳承下去,子孫們就會從思想感情上產生一種對先輩的崇拜,子孫對先輩強烈的共鳴產生了自豪與自信。祖先雖死,但天一閣就是祖先在後世子孫心中的美麗家園,在此他們得到鼓勵與安慰。因為有了天一閣,“範氏”也就可以拾圖以閣樓的不朽實現了自身家族的不朽。

    結果,大兒子範大衝繼承了天一閣而放棄了財產,因此這一支

    也就長久地維護著天一閣的精神一直到近代······

    書看到此,深為範欽老人良苦用心所折服感歎。我也是一個很傳統的人,爺爺所說的話也成為了我努力奮鬥的動力源泉之一。一個人可以給他不怕艱辛勇敢生活勇氣的,實際上就是要知道這樣兩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裏來?對祖先的崇拜使我心靈得到歸屬。多年後,我也將有我的子孫,讓子孫因為先輩而自豪是我的責任。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