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官的等級,低級層麵張昭改動的並不大。百戶對應的是連,按照火器軍隊的編製,下轄的是140人,三個連隊。千戶對應的是團,初步定額是1400人,下轄十個連隊。後麵可能還會有增加。畢竟,團與團是不同的。

    到中高級層麵,改動就比較大了。

    明朝的衛所製度,千戶所往上的編製是衛指揮使司,再往上是都指揮使司。

    所謂的守備、遊擊將軍、參將、副將、總兵,這全部是戰時的職位,並不常設。其職責就是字麵的意思。守備負責堡寨的防禦。關口、城池的防禦就是參將。遊擊將軍就是四處支援。總兵就是某一區域的最高指揮官。

    這實在不夠簡潔,搞得非常混亂。張昭更習慣現代的軍銜製度。管你什麽職務,隻要把品級明確下來,就方便指揮、補充新兵。

    因而,在明朝體係中正三品的衛指揮使,給張昭降到正四品。但相比於從前,不用在“衛指揮”前麵加“某某衛”這樣的標簽。單純的就是一個官職。

    原本是正二品的都指揮使給張昭降為正三品。“都指揮”作為官職而存在。

    將總兵設為正二品和原本的一樣。明朝的總兵分兩種,一種是常設,在某地鎮守的總兵。比如,九邊的九個總兵,他們一般的本職都是都指揮使,然後擔任總兵這個職務。

    還有一種總兵是非常設職務,就是張昭目前身上掛著的。以伯爵的品級,掛將軍印,充總兵官,總督三鎮軍務。

    張昭目前就是將總兵固定下來,定為正二品。實際上到晚明戰事不斷,總兵已經是一個常設職務。

    “都督”定為正一品,這和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品級是一致的。區別在於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都是有爵位的。全部是超品。

    張昭想要在未來,將爵位體係作為貴族體係而推廣下去。在軍中最高隻到都督這一級。這就像近代列強時代,大批的貴族上戰場,有伯爵、子爵,但在軍中的職務還是團、師那一套。軍銜還是尉、校、將的體係。

    衛指揮,這個官職對應的是“師”,將會下轄三個團、輔助的炮兵、輜重若幹。就是大明一個衛的編製,五千六百人。

    軍隊編製到這一層級就要以戰爭的需求為準。目前的燧發槍時代,在張昭出征的過程中,還隻使用到排、連、團這個層次。大戰還未打起來啊!

    都指揮,這個官職對應的是“軍”,將會下轄三個師。輔助兵力若幹。約為兩萬人。

    總兵,這個官職對應的是“集團軍”,指揮數個軍乃至十幾軍作戰,完成戰役任務。

    …

    …

    張昭宣布完他對薊鎮的調整,又分別解答眾將的疑惑,會議到傍晚時才結束。

    晚上,張昭犒賞三屯營的軍隊和將校們。約定第二上午去景忠山賞景。

    這是親近薊鎮諸將的表示。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