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危險和機遇並存。

    疾風驟雨忽至。李東陽提醒張昭心應對。李幽勸張昭退一步海闊空。

    隻是,張昭的“退讓”程度遠比李幽想的更大。當然,他是假退讓。報業裏搞公平競爭,真理報最終肯定會一枝獨秀。

    從長遠來看,這肯定不行。非政府控製的新聞機構,絕對不能允許其獨占新聞市場。但那是將來的事。當前階段,張昭需要真理報為他的改革發聲。

    當前,張昭“退”一步,在弘治皇帝麵前再次得分。

    所以,弘治皇帝有此問。

    不要誤會。弘治皇帝把張昭從京師中調到邊關,並非是“流放”。而是想要補償張昭。

    這是明朝武勳“升級”的常用流程。

    明朝的武勳子弟一般是先世襲取得“爵位”,然後到京營或者團營的坐營,接著就是外放領兵。有功勞後調會京師,在五軍都督府任職,掌管一部分軍隊。

    張昭現在就已經處在這個階段。他本來就是軍功封爵。

    接下來,武勳們就可以通過協助整治運河、代子祭祀等等務虛的事務來立功加官。譬如加太子太保,太傅之類的官職。以此來提高自身的政z地位。

    以明朝的爵位體係,張昭這個食祿五百戶且不能世襲的二等伯其實在最底層。

    假設英國公張懋現在去世,張昭以這個爵位想要接管明朝的軍隊,基本不可能。和成國公朱輔根本沒得爭。聲望不足啊!

    當然,弘治皇帝隻是單純的想要補償張昭而已。沒想那麽遠。估計想到這麽遠,弘治皇帝也不會把兵權都集中在張昭身上。這是皇帝的基本修養。

    弘治皇帝是打算等張昭把邊貿城修築起來,等銀子運到國庫,他給張昭把這個二等伯提升為一等伯。

    …

    張昭對明朝武勳集團提升的那一套流程並不熟悉,但他知道弘治皇帝並非要“流放”他。應該是有補償的成分在裏麵。

    但是,修築邊貿城這種功勞,他要著有什麽用?邊貿城自有稅務司和工部的官員去操心。

    張昭腦海中想起接任後軍都督府後,在家中沉思時的計劃:複大寧衛。

    弘治皇帝見張昭沉思,溫和的笑一笑,道:“朕與卿君臣私下裏閑談,你有什麽想法就大膽的出來。”

    隨著弘治皇帝的話音落下,正好窗外有悶雷聲傳來。此時的召見,弘治皇帝將身邊的大太監都打發出去。這也是表示親密、信任的一種方式。

    張昭拱手行禮,歉然的道:“臣剛剛走神了。臣蒙陛下恩典,掌後軍都督府事。北直隸諸衛所盡在臣管轄之中。臣鬥膽詢問陛下,北直隸諸衛所廢除後,這些人口流往何處,邊牆內的防務應當如此處理?”

    弘治皇帝走回到鋪著黃綢的書桌後,坐下來,不動神色的道:“卿看。”

    弘治皇帝當然不會關注這些細枝末節。他隻知道張昭和王承裕兩人曾提出廢除衛所要因地製宜。但當然了這麽多年的領導,應對自如。

    張昭一邊整理著思路,一邊道:“陛下,北直隸所轄的衛所約數百萬人。這些人口都是寶貴的資源。在廢除衛所後,不能讓他們往中原而去。中原可耕種的土地基本開發殆盡。朝廷應當引導他們前往遼東開墾、定居。

    另,去年七月泰寧衛犯境。臣有心複大寧衛舊地,往北剿滅朵顏三衛。削減韃靼人的羽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