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鎮過去一裏路就是新起的京師職業技術學院,學生、老師五六百人。這些人都是在報社鎮消費。再過去五裏許就是美食鎮。

    而論道報前段時間又擴招進一倍的印刷工人。光是兩家報社的印刷工人就不下兩千餘人。

    二樓的雅間中,餘夫子拱手道:“這段時間承蒙徐世孫看顧,在下感激不盡。且在這裏敬世孫一杯。”

    徐光祚早有心裏準備,和餘夫子喝一杯,道:“餘夫子這是打算去何處高就?”

    餘夫子道:“在下和李空同有舊,準備去他那裏的報社共襄盛舉。”

    李空同,就是李夢陽。這位仁兄和李閣老的名字隻有一字之隔,但也是一位很有名的人物。他是明朝前七子中的領袖人物。他們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複古運動。

    徐光祚一聽就懂,然後微微驚訝。

    他還以為餘夫子是和禮部尚書張升的門生走在一起。沒想到是李夢陽那幫人。

    張昭這又多出一批意料之外的敵人啊!

    他其實很清楚,餘夫子之前也和他提過,希望論道報與真理報區分開,不要走白話文的路線。要愛惜文字。寫白話文成何體統?

    但是他遵從已經離開的孟先生的教導,向真理報學習。論道報的文風其實正在逐漸的轉白話文。因為這樣報紙才有廣大的受眾啊!

    而餘夫子這幫進士,顯然是不認可這種道理。肯定也是看不起寫白話文的人。

    徐光祚收起驚訝的神情,笑著道:“那我在這裏祝餘夫子前程似錦。隻是我一個疑問,不知道餘夫子是否能為我解惑?禮部尚書張升攻訐真理報不成。怎麽李夢陽會開報社?”

    他記得很清楚。真理報和論道報都是弘治皇帝親口允許的。否則,你當通政司的官員們都是吃幹飯的嗎?

    餘夫子笑笑,“自有人會在子麵前進言。子既然不願意禁真理報,那應當把報禁放開。”

    徐光祚明白過來,心裏琢磨著。

    …

    …

    兩三內,科道言官們對真理報的彈劾奏章就堆滿弘治皇帝的書房。

    而在子麵前請開報禁的是兵部尚書劉大夏。他直接上奏章給弘治皇帝:細數真理報掌控輿論之弊端,請開報禁。

    內閣票擬的意見是:同意。

    消息隨後就傳開。

    這其實意味著局勢的複雜化。禮部尚書張升攻擊真理報,請求禁掉真理報可以看做是信號。而隨後文官集團的力量並沒有都跟著張升走。

    在一片喊打喊殺中,劉大夏代表的是另一個方向。他們主張“削弱”真理報的力量。

    在這樣的背景中,弘治皇帝宣張昭進宮。

    召見地點是乾清宮中的西暖閣。一場忽如其來的暴雨讓地間都變得陰暗。烏雲密布。

    弘治皇帝一身明黃色的龍袍,在窗戶邊看雨,讓張昭平身後,道:“張愛卿,你是什麽意見?”

    他本來是想幫張昭遮擋“風雨”的。畢竟,數日前張昭幫他修複了和太子的關係。但是,朝中的風波愈演愈烈,僅憑著“不表態”已經糊弄不過去。

    他想聽聽張昭這個當事人的意見。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