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沒想到事情這樣解決!

    這一個“耳光”抽的可以!

    董朗叫店二再整治兩個好菜、一壺美酒,和張昭喝酒,等著隨從將銀兩送來。看看張昭手中的名帖,眼神熱切,感慨的道:“子尚兄,恭喜啊!入得宮中貴人之眼,將來前途無量!”

    張昭沒接董朗的話茬。其實,明朝的科舉相對公平。一般而言,除開文官大佬,權貴們很難插手的。微笑著道:“方才是長寧伯。”

    以張昭的明史水平,長寧伯是誰,他哪裏知道?但長寧伯姓周,再和“宮中”聯係起來,他立即就知道是誰。弘治皇帝的祖母,當今太皇太後便是姓周!

    弘治皇帝的父親成化子寵信萬貴妃。萬貴妃的故事,曆史上都寫的清楚明白:她在宮中毒殺皇子。周太後將弘治皇帝接到仁壽宮中養育成-人。

    有這份恩情在,所以,周家雖然活躍期在成化朝,但在弘治朝,隻要周老太太還在,其弟長寧伯一樣是頂級的勳貴。權勢不比現在的國舅張氏兩兄弟差。

    董朗“啊”一聲,心中滿是羨慕。他要是被長寧伯給一張名帖,在董家的地位會直線上升,在外交際亦會被人重視。親近的道:“子尚兄,明理書院在京西算不得出色。你可以考慮去更好的書院就讀。”

    “再看吧。”張昭笑一笑,飲盡杯中的酒,“我下午還是要去書院見餘夫子。元明兄,我們改日再聚。”

    張昭現在的難題是:得罪戶部徐郎中。董朗知道這事。但兩人這時都沒提這茬。因為在明朝,五品文官不需要給頂級權貴麵子!更別,還是戶部郎中

    明朝到弘治年間,戶部連勳貴之首英國公張懋的俸祿都敢克扣,一個長寧伯算什麽?

    張昭還是決定按原計劃行事。

    長寧伯的一張名帖可以做很多文章。但於解決此事作用不大。其實,他的本意,他是不會去長寧伯的府上平北虜的策略的。明中期是文官執政。

    你和勳貴們的花亂墜,還是然並卵。踏平胡虜,不靠嘴炮,靠的是火炮。他日後會做到!

    這是一張注定不會打出去的牌。

    此時,董朗的隨從已經將二十兩銀子取來。張昭和董朗道別,帶著吳春時離開酒樓。

    …

    …

    約是下午兩點許,青龍鎮中帶著夏日午後的慵懶。陽光照射在整潔、繁華的街道中。行人走過。

    勳貴、童生、商人交匯,這仿佛一副明代的畫卷在張昭眼前徐徐的展開。那股風情淺淺的,如輕風拂麵。

    張昭出門往西而去。明理書院在青龍鎮西。

    吳春時落後兩步,帶著草帽,看著張昭挺拔的身影,心中激蕩:少爺厲害啊!本來今來鎮中隻是賣配方,卻不想發生這一連串的事情。而少爺不僅賺到銀子,還額外得到貴人賞識!

    那麽,他現在的定位應該是什麽?僅僅隻是張家的長工嗎?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