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汝等見朕於夏日盛暑不開窗、不納風涼,皆因自幼習慣,亦由心靜,故身不熱。此正古人所謂有啟迪意,而欲保持神器,不讓他人染指,就永遠太平而不知危亡之憂患,是自取滅亡。古人聖哲這樣說,治亂興亡的。彼時不覺其害,後來或致成疾。每見人秋深多有肚腹不調者,皆因外貪風涼而內閉暑熱之所致也。

——【清】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你們見我在三伏盛夏不開窗戶,不吹涼風,這是從小形成的習慣,也是由於心中清靜,所以身體不覺熱。這正是古人所說的“但能心靜即身涼”。盛夏不貪一時涼快而吹風,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因為盛夏酷熱,陰氣存於體內,要是貪圖一時涼快而吹風,反而會將暑氣關閉在體內,不能散發出來。當時不覺得有什麽不適,以後或許會導致疾病。我經常遇見深秋季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的人,都是因為夏天貪圖風涼而將暑氣關閉於體內而造成的。

家訓史話

唐朝詩人白居易去拜訪恒寂禪師,天氣酷熱,卻見恒寂禪師在房間內很安靜的坐在那裏。 白居易就問:“禪師!這裏好熱哦!怎不換個清涼的地方?”恒寂禪師說:“我覺得這裏很涼快啊!”白居易對這事有所感悟,於是作詩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獨有禪師不出房;非是禪房無熱到,為人心靜身即涼。

說起禪宗公案,最有名的恐怕莫過於“風動幡動”了。禪宗六祖慧能受具足戒之前住在法性寺,有天晚上他偶然聽見兩位僧人正為到底是風動還是幡動爭論不休,於是他朗聲插了句話。此言一出,非但兩位僧人若有所悟,連主持印空都頗感驚愕,乃親自為他剃度,並拜其為師。那麽目不識丁的慧能究竟說了些什麽能令老和尚也大為折服的話呢?原來他說的是:“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風和幡是外在的、虛幻的,人心才是超越時空,永恒寂寥的,它的本體是清靜的。人應該領悟自性的空寂,不被外物迷惑。那兩位僧人執著於風、幡之類的具體形象,殊不知“本來無一物”,倒徒惹得心旌動搖,把清靜的本性給覆蓋住了。

古訓今鑒

康熙帝這則庭訓告誡兒孫的全是自己的經驗之談,養生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盛夏不要貪涼,但能心靜自然涼。

“安禪何必須山水,減去心頭火亦涼”是佛家名句,於我們俗世人來說若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話,又有什麽外在的炎寒可以影響到自己的心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