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人生於世,無論老少,雖一時一刻不可不存敬畏之心。故孔子曰:生殺大權的帝,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老我等平日凡事能敬畏於長上,則不罪於朋儕,則不召過,且於養身亦大有益。嚐見高年有壽者,平日俱極敬慎,即於飲食,亦不敢過度。平日居處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清】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人生在世,無論是年老年少,哪怕是一時一刻,也不能不心存敬重和畏懼。所以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敬重天命,敬重德行高尚的人,敬重聖人的名言教誨。”我們這些身居高位的人,平日裏做什麽事都能敬重那些年長而有高位者,那就不會得罪朋輩或同類之人,也就不會有過錯,且對自身的修養也大有好處。我曾經見過那些長壽的老人,他們平日都十分敬重謹慎,在飲食上也會過度。平日的衣食住行尚且如此,遇事,他們的慎重態度可想而知了。

家訓史話

北宋時期的蘇東坡雖然跳脫豪放,但是對於有賢德長者卻是非常敬重的。蔡絛所著《鐵圍山叢談》稱,蘇東坡做了翰林學士後,“以高才狎侮諸公卿”,各有評騭,隻對司馬光不敢有所褒貶。蘇軾與司馬光在廢除免役法上曾有異議,為此事二人爭論的麵紅耳赤,蘇軾見司馬光在這件事上這麽執拗,回到家中還生氣地說:“司馬牛!司馬牛!”司馬光病故後,朝廷命時任翰林學士的蘇軾撰寫了《司馬溫公神道碑文》,並作《行狀》一文,作《祭司馬君實文》一文,文中稱司馬溫公“至於感人心,動天地,巍巍如此,而蔽之以二言:曰誠,曰一。”又稱司以光為“百世一人。”蘇軾晚年寫的《家訓》中,也鼓勵子孫以司馬君實為楷模。

蘇東坡對司馬光,尊敬有加,除了司馬光是其長輩、政見相近等之外,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司馬光的人品道德。蘇軾與司馬光是忘年之交,有一次二人談論茶與墨的特性,司馬光說:“茶和墨正好相反,茶要白,墨要黑;茶要重,墨要輕;茶要新,墨卻要陳。”蘇軾答道:“其實茶和墨也有許多相同點,譬如茶和墨都香,這是因為它們的德性相同;兩者都堅硬,因為它們的操守相同。這就像賢人君子,雖然彼此的脾氣性格不一樣,德行卻是一致的。”司馬光笑著表示讚同。

古訓今鑒

康熙帝庭訓格言教育後代要心存敬畏之心,尊重長者,常常居安思危。君子三畏,君王必須有這種憂患之心,施政為國,行事為民。這種敬畏意識不僅對古代帝王們,對今人同樣具有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