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人處世,惟當常尋歡喜。歡喜處自有一番吉祥景象。蓋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是故古語雲:“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此誠至理也夫!

——【清】康熙《庭訓格言》

白話

人活在世上,應當追求內心的美好。內心的喜悅安詳是一種非常美好的境界。心中充滿喜悅,就會產生善良美好的念頭;心中充滿忿怒,就會產生凶險惡毒的念頭。所以,古話說:“人生一善念,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人生一惡念,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這話真是至理名言啊。

家訓史話

三國時候的曹操生性多疑,曹操殺了好心收留他還為他殺豬置酒的呂伯奢一家,殺了為他治病的華佗。

曹操為造建始殿,親自揮劍砍伐躍龍祠前的梨樹,得罪了梨樹之神,當晚做了個噩夢,驚醒之後便得了頭痛頑症,遍求良醫,均不見效。

後來,華歆向曹操舉薦了華佗,曹操立馬差人星夜將華佗請來為他看病。華佗認為曹操頭痛是因中風引起的,病根在腦袋中,不是服點湯藥就能治好的,需要先飲“麻肺湯”(按: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麻沸散”,是華佗發明的一種麻醉劑),然後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才可能去掉病根。

多疑的曹操以為華佗是要借機殺他,很憤怒。於是命令左右將華佗收監拷問,致使一代神醫屈死在獄中,而華佗所著的《青囊書》也因此失傳。

同樣是曹操,官渡之戰曹操以少勝多,自然是得意一時的,即使在袁紹的府裏搜出許多曹營的人與之往來的信件,也隻下令一把火燒了信。這樣的舉動自然是得到眾多搖擺不定的謀士武將感激。這兩個故事恰好暗合“喜則動善念,怒則動惡念”的意思。

古訓今鑒

為帝王的康熙深知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漂櫓的事情。因此教育子孫修身養性,要追求內心的喜悅平和,不要輕易動怒怒則生惡念,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情。

一個人的性情是需要磨煉的,不輕易動怒,保持冷靜才是處世容人知道。“敬人者人必敬之,助人者人必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