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心為人一身之主,如樹之根,如果之蒂,最不可先壞了心。心裏若是有天理,存公道,則行出來便都是好事,便是君子這邊的人。心裏若存的是人欲,是私意,雖欲行好事,也有始無終,雖欲外麵做好人,也會被人看破你。如根朽則樹枯,蒂壞則果落,故要你們休把心壞了。心以思為職,或獨坐時,或夜深時,念頭一起,則自思曰:這是好念,是惡念?若是好念,便擴充起來,必見之行;若是惡念,便禁止勿思。方行一事則思之,以為此事合天理不合天理?若是合天理便行,若是不合天理便止而勿行。不可為分毫違心害理之事,則上天必保護你,鬼神必加佑你,否則,天地鬼神必不容你。你讀書,若中舉中進士,思我之苦,不做官也可。若是做官,必須正直忠厚赤心,隨分報國,固不可效我之狂愚,亦不可因我為忠受禍,遂改心易行,懈了為善之誌,惹人父賢子不肖之俏。

——【明】楊繼盛《椒山忠湣公赴義先夕遺囑》

白話

人心是人一身最重要的,就像樹的根,果的蒂,心是最不能先變壞的。心裏若是有天公道,那麽做事就有章可循,是君子。心裏如果存的是私欲,雖然也想做好事,卻有始無終,裝著做好事,也會被識破本意。就好像樹根腐朽了樹就枯死了,果蒂壞了那果子酒掉落一樣,所以要你們不要把心壞了。有心就要經常思考,獨坐時夜深時,有什麽想法,就自己反思這想法念頭是好還是壞。如果是好的,就去付諸實施;如果是惡念,就不要再想。做事之前也先思量,看要做的事合不合天理。合則去做,不合就不要做。不能做一絲一毫違心害理的事,這樣上天鬼神都會庇佑你,否則的話,天地鬼神也不容。你讀書如果考中進士,想想我的遭遇,不做官也可以。若是做了官,必須正直忠心忠厚,根據自己的能力報效國家,當然不要學我這樣不知深淺的愚忠,但也不能因為我忠心反而受到禍害就改變正確的做法,放棄為善之心,惹來人說我們家父賢子不肖的閑話。

家訓史話

《論語》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翻成白話是這樣:“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複習?”這才是曾子所說的“三省”。這“三省”說了兩個方麵。一是修己,一是對人。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這是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時一事,修己要貫穿整個人生,要時時溫習舊經驗,求取新知識,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會僵化。

曾子還有一個故事:曾子穿著很破舊的衣服在耕田,魯國的國君派人要封給他一塊采邑,曾子堅決不受。再送來,曾子還是不受。使者說,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別人獻給你的,你為什麽不受。曾子說,我聽說,接受別人饋贈的人就會害怕得罪饋贈者;給了人家東西的人,就會對受東西的人顯露驕色。那麽,就算國君賞賜我的采邑而不對我顯露一點驕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嗎?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孔子說,曾參的話,是足以保全他的節操的。

古訓今鑒

楊繼盛告誡兒子必須要保持心的潔白無瑕,做事之前先想想,不可做違反天理的事。自己因為奸臣讒言陷害而死,所以教育兒子即使考中進士不想做官也沒什麽,做官的話就必須是好官。

我們若能做到曾子所說的一日三省,常常思考自己過去所做的、所做的、即將做的事是否正確?將會有什麽前因後果?那就不必擔憂心會蒙塵。